作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近日成功引进全球最新款人工耳蜗。这一先进设备将为听力障碍患者带来重获新“声”的希望。

有需求的患者可通过预约挂号前来罗湖区人民医院就诊。经耳鼻喉科专业医生评估,确认符合手术条件后,患者将依次进行术前检查、预约手术排期,并植入“港澳药械通”人工耳蜗,开启清晰聆听世界的新旅程。

先进器械,为听损患者带来新希望
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重度及以上听力障碍是其主要原因,其中多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目前,重度及以上听力障碍的临床治疗主要依靠人工耳蜗植入术。与国内已获批上市的多款人工耳蜗相比,“港澳药械通”引进的人工耳蜗具有显著优势:
(1)适用年龄更小:国内已上市的人工耳蜗,语前聋患者最小植入年龄为12个月以上,而“港澳药械通”人工耳蜗适用于9月龄以上患儿。这意味着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儿可比现有治疗方案提前3个月接受手术,从而更早接触声音并开展系统康复,抓住康复的黄金期。(2)近蜗轴设计:“港澳药械通”人工耳蜗采用近耳蜗轴设计,电极植入符合耳蜗鼓阶螺旋走向,距离蜗轴更近,神经耦合效果更好,神经兴奋扩散范围更小,电刺激效率更高。(3)操作方便可重装:与传统近蜗轴电极不同,“港澳药械通”人工耳蜗植入后可重装。其采用“进极止鞘”技术,电极直径更细,可经圆窗或扩大圆窗植入;且配备可重装电极鞘设计,若植入位置不理想,医生可取出电极重新植入,避免更换植入体,减轻患者负担和医生手术压力。(4)相比前一代Kanso2搭载的SCAN技术,其在所有声音环境中对声音情景的判断准确率提高了8% - 11%,同时支持与主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无缝连接,支持一对多连接多个声音源,且声音细节还原更接近自然声音。

“港澳药械通”罗湖首械——人工耳蜗精准入库
3月27日下午15点,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的运输车辆抵达罗湖区人民医院,设备需求与维保科立即启动标准化接收流程,耗材验收人员与配送方进行双人核对:开箱清点验收——查批准文号、查外观性状、查效期批号,核对器械名称、规格、数量、生产企业、配送企业、验收结论,并建立真实、完整的验收记录,随后按要求将器械存放至港澳药械通专柜。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赵跃宏表示:“医院将不断优化院内“港澳药械通”管理流程,健全港澳药械采购、使用、贮存等风险防范等制度,确保患者用药用械安全,切实让大湾区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政策赋能,推动大湾区医疗融合
“港澳药械通”政策允许大湾区内地指定医疗机构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临床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缩短了国际先进医疗技术进入内地的时间,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治疗选择。罗湖区人民医院的成功获批,正是得益于罗湖区委区政府对“港澳药械通”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罗湖区人民医院执行院长熊奕表示:“医院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药企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引进更多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特别是在肿瘤、心血管、免疫系统疾病等领域。同时,医院还将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临床试验与基础研究的结合,争取更多的创新药械能够进入医院的治疗体系。”

照片:刘玉文
来源:设备需求与维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