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好医院的前景规划,在这儿我能取得新的突破,实现更大的价值。”by 杨江根教授

为进一步加强泌尿系学科建设,提升泌尿外科诊疗水平,今年1月,罗湖医院集团特聘杨江根为罗湖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首席专家。目前,杨教授已经开始正式出诊。
罗医集团诚意打动泌尿外科专家

据介绍,杨江根教授是广东省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同时也是深圳市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开创者和推动者。他曾任深圳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暨南大学外科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率先在深圳市开创泌尿系结石的输尿管软镜治疗,并在全市推广。同时,杨江根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肿瘤及其他泌尿系统肿瘤方面也有较深造诣。
今年1月,杨江根年满60岁。到了退休年龄的他没有接受市人民医院的返聘,而是选择了硬件软件都相对弱一点的罗湖区人民医院。一方面是由于看好罗湖医院集团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是被集团的领导所打动。“孙喜琢院长、吴松副院长此前多次向我发出邀请,而在我入职的第二天,孙院长就带着团队来到泌尿外科开现场会,马上安排相关科室全力支持我工作。如此雷厉风行的领导真不多见。”
据悉,除了出诊和负责就诊患者的手术治疗外,杨江根也将指导重大疑难手术并开展一些新技术、新项目,帮助年轻医生更快成长,加快罗湖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成为全市乃至全国一流泌尿外科的进程。
罗湖医改深受推崇前景看好
过去一年是罗湖的“改革攻坚之年”,公立医院改革与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一起被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喻为“三箭齐发”。事实上,自2015年起,罗湖一直在大胆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罗湖经验。罗湖医改也正是杨江根所看好的“前景”。
罗湖建立了“资源共同体”,整合5家区属医院和35家社康中心,成立唯一法人的医院集团,下设六大资源共享中心和六大管理中心,实现全区医疗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罗湖赋予医院集团管理自主权,做到权责对等、规范运行。在医改过程中,罗湖基层社康实力大大增强,全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达到50万人。实现了患者满意度、社康就诊数和医务人员收入“三个提升”,医院运营成本、居民看病费用“两个下降”,罗湖全区社康中心诊疗量增长81.3%。“医共体”模式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新闻媒体的深入报道,在全国影响广泛,经验和做法在全市推广。
“中国之前的医改没有看到有质的改变,罗湖的医改让人焕然一新,孙喜琢院长的理念深深打动了我。医改必须让病人、医护人员以及政府三方都要获益。老百姓看病更便捷,价格更便宜,医护人员的经济条件改善,工作环境与服务积极性更好,而政府也能从中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目前罗湖的医改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杨江根表示。
力争临床水平与国际接轨

杨江根教授(右二)在与团队讨论病例
随着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的寿命也越来越长,“老龄化”成为我国如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一直呈上升趋势。“气候变暖、摄入过多的高蛋白高糖分,都可能会引起泌尿系统疾病。”杨江根表示,根据最新研究报告,泌尿外科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已经超过了膀胱癌,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罗湖医院集团正是清楚地认识到“老龄化”趋势,于是提前在泌尿外科建设上进行布局。事实上,泌尿外科也是大多数医院的重点学科。
引进杨江根只是罗湖医院集团加强泌尿外科建设的其中一步。去年底,孙颖浩院士工作站正式在罗湖医院集团揭牌成立,显示了该集团持续提高深圳市泌尿生殖学科发展及临床医疗水平、促进深圳打造全国一流泌尿生殖与研究基地,并促使深圳及周边地区的学术总体水平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决心。
据悉,孙颖浩是我国目前泌尿学科仅有的两位院士之一,正富盛年,在业内有极高声誉。孙颖浩擅长泌尿系统肿瘤诊治及微创泌尿外科技术应用,在国内率先开展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及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方面的先进技术,首创并改进多项微创泌尿外科技术。而在之前,罗湖医院集团已经与深圳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展开深度合作,可以说已经建成了“医教研”三位一体的模式。
“医院不能只看‘庙大’,不一定每个医院都要大而全,专科临床实力才是最关键的,这也是医改发展的方向,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才是立足之本。”杨江根透露,罗湖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床位将翻一番达到过百张,并将争取引进“达芬奇机器人”,在临床手术能力上与国际接轨。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