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无法步行20年,跨越千里获重生!罗湖区人民医院骨伤科团队成功救治高难度髋关节强直患者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2日 14:01    作者:     来源:     点击:

五十多岁的赵女士,20年前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起初,她只是腰部疼痛,后来双髋关节也渐渐出现不适。当时缺乏医学常识的她并未重视这隐隐的疼痛,可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随着病程的推进,那些曾经轻松就能完成的日常动作变得极其艰难。

5年时间,赵女士只能依靠拐杖支撑身体弯曲站立,很快,身体本来强健的她就坐上了轮椅。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病情严重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整个人蜷缩成一团,双腿紧紧弯曲并在一起,狭窄到连一张检查用的薄垫子都塞不进去。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进展所带来的副作用,她的整个髋关节和股骨头由于关节面的破坏和增生,已经“融合”在一起。每当躺下时,只要压住上半身,下半身就会不由自主地翘起来,整个人宛如一根弯曲僵硬的棍子,连最基本的上洗手间、起床卧床等活动都需要他人搀扶辅助照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而这地狱般的苦难生活,已经持续了整整十年!

治疗前平躺的赵女士

下半身完全无法伸直

为了摆脱病痛的折磨,为生活注入希望,赵女士毅然踏上了漫长的求医之旅。她四处打听和奔波,去了多家大医院甚至偏远地区的诊所,尝试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从保守的药物治疗到物理疗法,但效果都不尽人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女士看到她的一位朋友做了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得非常好,而且围手术期疼痛很轻。

经这位朋友引荐,得知罗湖区人民医院骨伤科张卫红教授是关节置换领域的知名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无数患者在他治疗后重获新生。这个消息就像一束曙光,照亮了赵女士渺茫的求医和求生之路。

然而,张卫红教授所在的罗湖区人民医院医疗团队距离赵女士的家乡路途遥远有几千公里,但是距离并没有阻碍住行走都已十分艰难的她。赵女士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带着对康复的渴望,踏上了前往深圳就诊的旅程。


20年未得到有效干预,

患者病情复杂

当赵女士被诊断出患有如此复杂的病症时,她几乎已经丧失了全部希望。双侧股骨头坏死使得她的行动能力严重受限,X光检查清晰地显示出双侧股骨头塌陷明显,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严重,而CT检查则进一步揭示了股骨头坏死范围和程度以及髋臼的形态和骨质情况。

就好比一座原本坚固的桥梁,内部结构逐渐崩塌,赵女士的髋关节功能也在病痛的侵蚀下摇摇欲坠。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评估,她的髋关节状况令人揪心,双侧髋关节只有前屈有少量活动度,内收、外展、后伸可活动度几乎为0°,双腿无法外展,日常的行走和站立都成为了奢望,疼痛如影随形,关节基本失去了活动能力。

为赵女士制定手术方案前,医疗团队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术前检查与评估。由于赵女士长期口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这对她的身体机能有着诸多潜在影响。因此除了常规的X光、CT以及MRI检查外,医疗团队还为她进行了全面的血液检查、心肺功能检查以及凝血功能检查,并邀请多学科会诊,谨慎地调整病人药物应用,确保她能够耐受手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这不仅是医学上的严谨,更是对患者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手术方案:每一步都要精准

充分结合赵女士的身体状况和各项手术指标,医疗团队制定了双侧分期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案。旨在应对双侧同时手术可能带来的巨大创伤和风险。先进行一侧手术,待这一侧手术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另一侧手术。

这样的安排如同在荆棘丛中开辟出一条相对安全的道路,既能有效控制手术风险,又有利于术后的康复和护理。

每一个决策的背后,都蕴含着医护人员对赵女士的深切关怀。

充分考虑到赵女士的年龄和未来的活动需求,在假体的选择上,医疗团队选择了“生物型固定假体”。生物型固定假体被小心翼翼地种在赵女士的身体里,它具有良好的骨整合性能,能够为赵女士提供长期稳定的固定效果,减少术后松动的风险,从而助力她在术后能够早期活动,逐步恢复髋关节的功能,重新回到正常生活。


手术过程:技术与爱心的双重奏

主刀医生张卫红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开始了这场与病魔的“T1”难度的对决。

骨伤团队采用标准的前外侧入路切口,就像打开一扇通往健康的门,在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的过程中,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周围的血管和神经,避免任何可能出现的损伤。

赵女士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病史,髋关节周围组织严重粘连,韧带质地硬,无弹性,股骨头与髋臼已经融合,这无疑给手术增加了巨大的难度。但医疗团队并没有退缩,他们先确定截骨线,然后使用摆锯、骨刀和骨锤进行截骨操作,将股骨头切除,股骨大转子截骨再固定。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始终牢记要尽量保留周围的骨质,就像在沙漠中找到一小片绿洲一样,为后续的髋臼和股骨颈的处理创造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

对髋臼进行清理和修整时,医护人员仔细地去除增生的骨质和软骨组织,犹如雕刻家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确定髋臼中心点后,使用髋臼锉逐步扩大髋臼,直至达到合适的大小和深度。然后,将髋臼假体稳稳地安装在髋臼内,确保假体的稳定性和位置准确无误,通过生物型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髋臼内,为赵女士构建一个稳固的新关节。

将股骨颈截骨后,医护人员使用髓腔锉逐步扩大髓腔,如同精心打造一个合适的模具,然后选择合适的股骨假体并安装,确保假体的长度、角度和位置都恰到好处,再通过生物型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股骨内。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这关系着赵女士未来的生活质量。

当人工髋关节复位后,罗湖区人民医院医疗团队并没有丝毫松懈。他们仔细检查关节的稳定性、活动度以及下肢长度是否合适,确保手术效果达到预期目标。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对手术技术的检验,更是对赵女士未来幸福生活的承诺。

赵女士术后画面

双腿已经可以完全伸直


手术团队:以爱之名

作为主刀医生,张卫红主任负责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操作以及术后治疗和康复指导等关键环节。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在赵女士的康复之路上稳稳掌舵。在手术过程中,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精准完成每一个手术步骤,确保手术操作完美进行。

赵女士入院后,骨伤科李全修主任和姜皓铭主治医师第一时间为患者安排多学科会诊,与张卫红主任医师协商制定手术方案,顺利完成了右侧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由于患者身体条件差,术后患者出现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在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的同时,并开始着手设计左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案,评估患者的第二次手术的耐受能力、手术风险及术后感染风险,并于第一次术后20天进行了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经过两次手术,身体状况极度虚弱,经科室讨论后,为患者精心设计了饮食调节、护理及功能锻炼康复等治疗方案,患者得以顺利康复,迈出人生新的一步。

术后逐渐开始康复练习


赵女士从卧床不起

到正常行走

赵女士术后恢复情况令人惊喜。在经历双侧分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经过张卫红主任医师团队一系列详细专业的康复指导,曾经10余年未能下地走路的她如今基本能正常行走。治疗前,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饱受病痛折磨,连基本活动都需他人搀扶。而现在,她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赵女士近期活动视频


赵女士激动地说:“我真的特别感谢罗湖区人民医院骨伤科医疗团队,尤其是张卫红主任医师。这20年我在病痛的深渊里挣扎,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所有希望。是你们给了我重生的机会,帮我拿回了生命的尊严,这份‘医患情’我会永远留在心里。”

科室介绍

科室概况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深圳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伤科由原平乐正骨专业技术骨干专家团队组成。运用中西医结合医术,秉承"能保守、不手术;创伤小、康复快"的骨科微创治疗理念。应用手法整复、撬拨复位、夹板固定、微创手术、中药外敷和内服等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理念,治疗脊柱疾病、各种类型的骨折及关节疾病等。

开展项目

科室擅长颈椎前路ACCF、ACDF、颈椎间盘置换及颈椎后路单开门等术式治疗颈椎疾病。擅长脊柱内镜、MIS-TLIF、OLIF、经皮钉棒及椎体成形等微创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结核及胸腰椎骨折等疾病。采用经皮髓内钉固定、经皮钢板固定、骨折撬拨复位等微创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开展髋膝关节置换等关节手术治疗,运用正骨手法治疗骨折及脱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跟痛症等骨科常见疾病。

来源: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