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爱照亮生命之路:做温暖的守护天使
妇三科 陈家平

在护理岗位默默耕耘的日子里,每一天都被形形色色的故事填满,而小茹的经历,就像一束特别的光,照亮了我对这份职业的理解,也让我真切领悟到“做人、做事、做天使”的深刻内涵。
初见:给予安心与信任
初见小茹,她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鹿。这个13岁的福建小姑娘,是一名MRKH患者(即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民间称这类患者为“石女”)。她的妈妈带着她辗转多地,走过许多医院,最终慕名来到我们这里。
刚入院时,小茹被焦虑和害怕笼罩着,始终沉默不语。她的妈妈也满脸愁容,焦虑不安,求医的艰辛和女儿的病情,让这个母亲的眼神里满是疲惫与担忧。我知道,对于她们而言,此刻最需要的就是安心与信任。
于是,我主动和小茹母女交谈,从入院的流程到治疗的流程,再到病房的环境,事无巨细地为她们解答,一点一点消除她们心中的顾虑。之后,我带着小茹认识同病房的新朋友,鼓励她们交流、玩耍。
有一天,小茹第一次主动牵起我的手,还对我露出了微笑。那一刻,我心中满是感动,我知道,我迈出了走进她们内心的第一步。

术后:传递理解与支持
术后第一天晚上交班查房,我看到小茹妈妈独自在走廊发呆,眼底湿润。交完班,我走到她身边坐下,她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说起小茹的病情,她依旧痛心不已:“当时听到小茹得这个病,感觉天都要塌了。小茹成绩很好,在班里名列前茅,她的目标是全省最好的中学 ,她一直问什么时候能回家上学,我只能一次次安慰她,只要听医生和护士姐姐的话,很快就能回去。可每次她和家里妹妹通话,眼泪止不住地流,上次我看她站在窗前发呆,眼泪也一直掉。今天手术第一天就发烧到38度多,看着她痛苦地躺在病床上,我昨晚一晚上都没合眼,我这个当妈的,心疼却又帮不上忙。”

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真诚地说道:“小茹妈妈,您千万别这么想,您已经做得特别好了。从带着小茹四处求医开始,您就一直在拼尽全力守护她。这一路的艰辛,旁人真的很难体会。现在小茹手术也顺利完成了,这就是个好的开始。您得照顾好自己,要是您累垮了,小茹心里得多难受呀,只有您健健康康、精神饱满的,才能给小茹更多力量,陪着她一步步好起来。”
在交谈中,我始终专注地看着她,适时地点头给予回应,用眼神传递理解与支持。慢慢地,小茹妈妈原本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语速也平缓了许多,情绪渐渐平复下来。我知道,那些压在她心头沉甸甸的负担,正在一点点减轻,而我,也为能成为她此刻的情绪支撑而感到欣慰。
出院:“以后我也要学医”
在之后的日常护理中,我格外关注小茹。每一次给她换药,我都会笑着夸她勇敢;每一次她配合治疗,我都毫不吝啬鼓励。慢慢地,小茹变得坚强开朗起来,她不再叫我陈护士,而是亲切地喊我陈护士姐姐。听到这个称呼,我的心里暖烘烘的,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甜蜜。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茹康复得越来越好,不久后便出院了。出院那天,她和妈妈给我们送来了锦旗,小茹眼中闪着光说:“你们是我见过最好的医护人员,以后我也要学医,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把这份爱传递下去。”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这就是人文关怀最生动的体现与价值。“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话语,而是在与小茹相处的点点滴滴中具象化,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与价值感。
奔赴每一场生命之约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用温暖的话语、关切的眼神、专业的操作,去治愈患者身体的伤痛,更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我们用心做人,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做事,履行好每一项护理职责;努力成为患者心中的天使,用爱为他们驱散病痛的阴霾,照亮他们康复的道路。
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护理之路上,我愿继续怀揣初心,用爱诠释“做人、做事、做天使”的使命,奔赴每一场生命之约。
— END —
作者:妇三科 陈家平
照片:刘玉文
编辑整理:罗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