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做人,做护士,做天使”护士节征文㉓|托起生命的重量——一位脑出血术后气切患者的护理手记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4日 14:18    作者:     来源:     点击:

托起生命的重量

一位脑出血术后气切患者的

护理手记

-内二科 陶蓉-


初见

25岁的生命,被困在病床上

监护仪的滴答声在深夜格外清晰,25岁的斌斌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管子。

他原本是个爱笑的大男孩,喜欢打篮球,体重超过200斤。可一场突如其来的脑出血,让他陷入了昏迷,手术后,他不得不依靠气管切开维持呼吸。

他的母亲守在床边,眼睛红肿,手指紧紧攥着被角。她总说:“我儿子以前可壮实了,现在怎么……”话没说完,眼泪就掉了下来。 


气切护理

每一次呼吸,都是与死神的拉锯战

作为神经外科护士,我见过太多年轻生命在意外中折翼。

因突发脑出血紧急手术后,气管切开的金属套管成了连接生死的通道。气切患者的护理,容不得半点马虎。

斌斌体型肥胖,颈部粗短,气切套管周围容易积痰,稍有不慎就可能堵塞气道。

“阿姨,您看,吸痰时斌斌会非常难受,我会尽量轻柔,但我们还是要勤翻身拍背......”我协助她如何有效翻身,如何叩击背部,如何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

每次吸痰,他都眉头紧锁,血氧饱和度一降,我的心也跟着揪紧。

有天夜里,斌斌突然躁动,血氧急剧下降。我们迅速调节呼吸机参数、调整体位、翻身拍背吸痰……终于,他的呼吸平稳下来。

父亲瘫坐在椅子上,声音沙哑:“谢谢你们……我儿子还能好起来,对吗?”


翻身、拍背、防压疮

三个人的“战斗”

肥胖患者长期卧床,压疮风险极高。每次翻身对于没有任何护理经验来说的家属都是一场辛苦的体力活,我对斌斌父母说:“如果您在翻身的时候比较困难,您可以按呼叫铃我会马上过来帮助您……”

每次翻身,都需要我和另一位护士加上斌斌的父母,几个人一起用力。

他的皮肤容易出汗,褶皱处稍不注意就会发红。

我们定制了特殊的体位垫,每两小时翻身一次,母亲就在旁边轻轻按摩他的腿,生怕肌肉萎缩。

尽管斌斌体型大只,操作起来非常辛苦,尽管她的手在抖,但眼神坚定:“护士,我能学,我想照顾他,我一定能做好的。”

唤醒计划

在寂静中寻找回应的微光

由于患者体型肥胖,加之脑出血后的身体状况,护理难度大大增加。我们从未放弃,总是以最大的耐心和细心去面对每一个护理细节。

斌斌之前虽然处于昏睡状态,但我们的每一次细心护理,每一次温柔的话语,都希望能唤醒他内心的希望。

每次交接班,大家都会在他耳边亲热地叫他说:“斌斌,今天天气很好,你妈妈给你擦了脸,很舒服吧?”

有时,我会叫阿姨放他最喜欢的周杰伦的歌,长时间的昏睡让斌斌昼夜颠倒,家属也很是疲惫,有时候也会开开玩笑问他:“斌斌,要不要起来玩玩手机打打游戏呀”,他的睫毛会微微颤动,阿姨说,儿子之前最喜欢玩游戏了。

有一天,我握着他的手说:“斌斌,如果你能听懂,就眨一下眼睛。”他的眼皮轻轻动了动。母亲瞬间泪崩,紧紧抓住他的手:“斌斌,妈妈在这儿,你一定要好起来……”

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斌斌逐渐恢复了意识,开始有了自主呼吸,这是对我们护理工作最大的肯定与鼓舞。 

康复的希望

从术后依靠呼吸机到气管试封管

经过漫长的治疗,自从监护室脱离呼吸机之后,斌斌的病情逐渐稳定。

医生尝试部分封管,他的呼吸开始自主加强,这段时间的昏迷到现在他也能简单的说几个字,也足以让斌斌的父母感到欣喜,在父母的眼里,孩子不管多大依然是孩子。

我们严密观察斌斌的血氧和呼吸,从刚开始的短暂气喘到现在自主呼吸,从术后浑身的管道导致斌斌难受烦躁需要时刻约束他的双手,到现在的乖乖配合能说话,只有我们才知道对于斌斌来说有多么不容易。加上斌斌的康复意愿较强,大家都对斌斌良好的状态感到非常满意,我们也终于从这对辛苦的父母脸上重新见到了久违的笑容。


心理护理

护患之间的心灵沟通

晚夜班不那么忙碌的时候,我会经常去看望斌斌,会跟斌斌的父母聊聊天,得知斌斌父母从老家到深圳做小本生意不赚钱、斌斌又是刚离职就突发脑出血,这个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一家人的压力非常之大大。

斌斌还有一个姐姐,因为弟弟突发脑出血,也是在工作之余经常辛苦来回奔波看望弟弟。

虽然斌斌200斤的体重,但是我们大家看到这个胖胖的大男孩,也是尽自己所能帮助他锻炼自主呼吸、自主进食和膀胱功能训练,家属的每天昼夜不离的辛苦守护我们也是看在眼里,只希望这个胖胖的大男孩早日恢复体健,让笑容回到这个温暖善良的家庭。

生命的重量,是爱与坚持的托举

监护仪的滴答声依旧规律,就像永不放弃的心跳。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我们不仅是护理者,更是生命的摆渡人。

当晨光再次漫过窗台,我看见斌斌妈妈正在为儿子修剪指甲,窗外的玉兰树正抽出新芽,在春风里轻轻摇曳。

在神经外科,我们见过太多生命的脆弱,但也见证过无数奇迹。

斌斌的故事,让我明白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陪伴、信念和爱的传递。

他的父母用布满老茧的手,一点一点帮他找回生命的力量;而我们,只是在这场漫长的跋涉中,陪他们走了一段路。



每一个患者都不该只是病历上的一个名字,他们是某人的孩子、父母、挚爱。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每一个沉重的生命,都能被温柔托起。

END

作者:内二科 陶蓉

74E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