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深港融合加速,跨境医疗已成为大湾区民生新图景。8月7日,罗湖医院执行院长熊奕在接受香港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据统计,医院已接待香港市民北上就医超6万人次,实际接待量远超于此。面对这一趋势,罗湖医院正通过智能医疗升级、跨境服务优化和政策突破,全方位打造港人就医「首选地」。

繁体字指引
服务升级:粤语繁体齐上阵,港人就医「零难度」
医院在门诊收费处、采血室、药房等关键区域,设立了9个粤语服务窗口,并贴上醒目的「我会讲粤语,请搵我」标识。
为精准对接港人需求,医院专项调研了103名港籍患者及家属,推出系列贴心举措:在口腔科、放射科等22处港人高频科室增设繁体字指引,罗湖口岸服务中心标识同步焕新,让港人「搵路睇指引零难度」。
同时,医院开展粤语能力提升行动,通过4场专业培训覆盖120人次,窗口人员超四成可粤语沟通。7月28日,一位仅会粤语的港人在泌尿外科就诊时,医院立即调派粤语护士现场翻译,患者大赞「超贴心有效率」!

咨询台
智能医疗:AI赋能,从胎儿影像到慢病防控
作为大湾区AI医疗先行者,罗湖医院深度参与智能超声研发。院长熊奕介绍:「AI生成的三维/四维影像成为港籍孕产妇的『数字见面礼』--扫码即可获取胎儿动态影像。」
在慢病防控方面,AI糖尿病视网膜筛查系统年检测量从2000例跃升至万例,全科医生在社康即可完成筛查,为深港居民提供眼底病变预警。
为提升港人就医效率,医院针对老旧自助终端对繁体字识别不足的问题,采购预装港人证件识别系统的新终端,即将投入使用。

罗湖区人民医院门诊楼
跨境破冰:药械支付双突破
在「港澳药械通」政策下,医院已引进全球新一代人工耳蜗及白癜风特效药,正在推进其它最新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引进。针对支付痛点,医院与保险公司完成跨境直赔系统对接,熊奕表示:「待国家相关部门审批后,未来住院/门诊均可支持保险公司直接结算。」
同时,针对港人内地医保办理难题,医院安排导医现场解读政策,并在门诊显著位置摆放《港籍患者购买内地医保指引》,已发放近百份。
13位成功办理医保的港人受访表示,参保后「睇病结账快好多」,费用「比香港平一大截,真系悭唔少」。面对香港牙科轮候长、费用高的问题,熊奕透露:「如设港人就诊点,费用仅约为香港的1/10。」

罗湖区人民医院执行院长熊奕(左)接受专访
未来展望:
绿色通道已开,深层机制待突破
目前医院已与美年健康达成合作,为体检异常客户(含香港)开通绿色通道。同时,广东省二医「主动健康医院」项目落地后,港籍糖尿病患者可享受早期逆转治疗。
熊奕强调,坚持「价廉物美」原则,但也指出:「深港病历系统差异、医师资格互认等深层次问题,仍需省级层面统筹破解。」
罗湖医院正以细致入微的服务与前沿创新,让港人跨越深圳河的就医之路,愈发顺畅安心。
来源:香港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