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爆出了一则“医生抢救成功反遭索赔财务丢失”的新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成功抢救一名突发肺栓塞病人的同时,剪掉了病人的衣服裤子,由于未很好的处理保管造成病人财物损失,导致患者家属要求医院赔偿。
那么肺栓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呢?简单来说,就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了肺动脉的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系列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的综合征。
讲的通俗点,就像是一根水管被一些杂物突然间的堵住了,而导致水流不通,进而发生的一系列的损失。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常听到的肺栓塞是生孩子时候发生的产妇羊水栓塞。其实,肺栓塞和影视剧中常见的心肌梗塞有相似的原理。
说到肺栓塞具有“沉默的杀手”这个名字,除了疾病本身凶险以外,还与肺栓塞疾病的一些特点有关:
1 隐秘性:肺栓塞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很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患者突然的,原因不明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烦躁不安等,甚至可以出现晕厥、咯血以及大脑缺氧等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发生与很多疾病之间具有着重复、干扰,不特指的特点,因此很难以让临床医生意识到是肺栓塞的发生。
2 突然性:在多数情况下,肺栓塞的发生都很突然,或者说患者都是几乎在没有任何的预防和防备的情况下发病。比如,当你长时间久坐、身体不活动时,极易引起静脉血液回流变慢,此时如果突然站立,血栓即可立即脱落而随血液流动,这就像发射的鱼雷冲向军舰一样,致命般的冲向肺部血管,堵住肺部的血流,形成肺栓塞,引起病人突然性的相关症状,如此情况下发生猝死的几率也就非常高。
3 诊断困难:正是因为具有了上述的两个特点,肺栓塞在诊断过程中及其容易与其他一些疾病相互混淆,肺栓塞的诊断也就具有了相当的难度。
肺栓塞的来势凶险,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20%-40%。但是,肺栓塞还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我们要学会认识、识别一些危险因素,拒疾病发生于病因预防。其实,在我们身边一些熟悉的身影都是容易引发肺栓塞的高危人群。比如,一些从事久坐、久站职业的人,孕妇、肥胖、血脂异常,或需久卧和制动的人员。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一些人群则是我们大家不太注意的,包括:
医学上有着“心肺不分家”的说法,心脏疾病也是导致肺栓塞最主要的因素,尤其是患有房颤,并具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右心的栓子脱落直接阻塞肺动脉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可以直接导致肺栓塞。
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由于体内的促凝和抗凝平衡易被扰乱,约90%的癌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再加上某些化疗药物的作用,饮食、饮水不及时,卧床休息等因素的加重,也及其容易诱发血液的高凝状态,而促发血栓的形成。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手术后的病人活动量明显减少,尤其是髋部骨折,严重创伤以及脊髓损伤的人更是长时间卧床而不得活动,以至于患血栓的风险骤然上升。
使用避孕药来避孕,调整月经,治疗痘痘的女性目前越来越多。可是大家在使用药物方便的同时,却忽略了口服避孕药中含有雌激素,孕激素,长期使用激素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也会增加4-8倍。
统计表明,怀孕期间的女性比相应年龄未怀孕女性的发病率高7倍左右,这也是由于此时期的女性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直接相关。另外,生产时羊水栓塞的风险,则更加值得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老年人,肥胖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患有肾病综合症的儿童,先天性凝血功能异常的人往往也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
说到预防,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除了要注意及时诊治那些容易诱发肺栓塞的疾病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术后应注意防冻保暖。如此,一方面可以防止血液淤积导致血栓,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我们的身体状态,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恢复。
经常久坐的朋友要进行适当的锻炼,没有条件锻炼的人员也要间隔一段时间起来多走动走动。即便是站立工作的人员,在持久站立时候的间歇也要适当活动活动腿脚,踢踢腿,抬抬脚。至于对那些固定姿势久坐的上班族来说,运动则更加重要的预防措施。
对于无法进行自主活动的患者来说,弹力袜可是个好东西,它可以防水肿,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预防血栓形成再适合不过了。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床尾抬高15°,家属可以协助进行由下到上按摩患者的双腿,促进血液回流,也是一个很好的预防措施。
多喝水,多吃粗纤维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禽蛋,动物内脏等和一些刺激性食物,适当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对预防血栓的形成也具有一定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孕妇在怀孕期间,肿瘤患者在诊疗期间,为了单纯进补而喝“大补汤”,如果过于油腻,也能是导致孕妇、患者血脂增高,血栓风险增高的主要因素,故进补也许适可而止,切不可大补。
药物预防也是预防血栓形成,预防肺栓塞的很好手段。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华法林等。不过,是药三分毒,每一个人的个人情况不同,切不可擅作主张,药物的使用必须是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随时监控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才能真正意义的达到预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