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从古至今都是人类不朽的主题。在物质生活丰富、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优生更是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例如怀孕三个月就给腹中胎儿听贝多芬的钢琴曲。与“生”相对应那便是“死”。孔子就曾说过“未知生,焉知死”,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总是喜欢绕过死亡这个话题,忌谈死。在西方同样,海德格尔曾说‘在世的“终结”就是死亡’。因为我们都觉得死亡是一种不祥的预兆,会让人感到生命的剧痛感和巨大的悲剧性,所以我们都不愿去谈。其实不然,正确认识死亡,可以使我们愉快地对待“人总有一死”,从而对死亡的恐惧中解放出来,耶鲁大学卡根教授曾在他那很受欢迎的名校公开课——《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上就用过无比精妙的语言反复论证“死亡并不可怕”这一观点。生是一扇门,死则是另一扇门,我们要平衡两者,正确地、同等地对待它们,既要重视“优生”,也要重视“优死”。
如何做才能给生命以舒适、宁静甚至美丽的终结,才能让生命的末端更具温度呢?这也是社会各界在思考的问题。有人告诉我,那就是做好临终关怀(hospice care)。临终关怀是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尚无治愈希望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维护临终患者的人格尊严,体现人文关怀的“优死”事业。“当医药治疗只能延长痛苦、推迟死亡,而不是拯救生命的时候,临终关怀就应该被提供。临终关怀的目标就是让临终人群过着可能的最好的日子,至于什么是可能的最好的日子则由病人自己根据情况来定义。”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Barry Bloom曾这样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临终关怀的理解。
临终关怀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忌讳的,医生、病人都不愿意、也很少主动地去讨论临终关怀,因为如何平衡实际情况和病人的希望这是一件非常微妙和棘手的事情。就在这样的一个探讨、摸索的过程中,坐落于罗湖区太宁路73号福利大厦内的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便开始了他们的临终关怀服务。他们根据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从医疗、护理及人文等方面帮助临终患者及家属,为他们提供不同的、个性化的临终关怀服务,陪伴临终患者安详地、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的时光。
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生、护士、生活护理员等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尤其是护士,她们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她们曾去过日本、澳大利亚等养老发达国家学习、进修,并将国外先进的护理经验带回国,结合实际的工作需要,本土化。她们每天在患者的房间中来回穿梭,用心、用专业技术去服务每一位患者。除了给患者提供基础的医疗、护理服务外,她们还会与患者聊天,拉拉家常,与患者融成一片。她们对患者的爱在无形中感到着每一位患者,患者把她们当成无话不谈的“挚友”、当成自己“孙女”。曾有位老人这样说过“这里的医护人员真的很有爱心,很惹人疼,我们都把她们当成了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有她们的陪伴,所以我们住在这里并不感到孤单。”
据介绍,在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从深圳各大医院转诊过来的患者、香港同胞及需要临终关怀服务且经过老年病医院工作人员专业评估后的长者。近三年来,通过上门服务及在院接收临终关怀服务的患者早已有百余名。那么在生命的末端,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的医生、护士、护理员等工作人员是如何陪伴临终人群走完最后的时光呢?为临终患者提供了哪些临终关怀服务呢? 首先就要从他们的人文关怀方面讲起。
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十分重视人文关怀,尤其是在院内的宁养区(临终关怀区),他们对临终患者的人文关怀更是大有可观。有工作人员曾这样提到,“我觉得生命就是一首欢乐的歌,这首歌既然有了好的开头,那么我就不希望它是以悲伤而结尾。所以在这里,希望通过我们的爱心、我们的真情、我们的专业技术去服务每个临终的患者,希望通过我们的临终关怀服务能让他们临终前能免受病痛的折磨,保持心情愉悦,并没有遗憾地、安详地、有尊严地离开人世。” 就是怀着这样的一个简单、美好的想法,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先从环境的设计着手做好人文关怀,适老化的设施更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存在于每一个角落,给入住的患者留下了温馨、美好的第一印象。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双手把这里——宁养区打造成一个充满爱、充满温馨感的“家”。宁养区是“9+1”的居家模式,9个房间和1个大厅。在房间,鼓励患者及家属放上一些患者喜欢的东西,如小台灯、照片等;在大厅,用绿叶、鲜花装饰雪白的墙壁,让患者感觉并没有与自然界脱离;因为入住的患者大部分是老人,甚至还会在墙上挂一些玉米、蒜头、土豆等模具,以增添患者的熟悉感。此外,工作人员更别具一心地将大厅的一个角落设计成照片墙,每张照片上老人的脸上都是洋溢着幸福的的笑容,让人看起来那么的幸福、温馨,完全摒弃了传统医疗机构给人的那种冰冷感与恐惧感。
对于临终的患者来说,治愈并不是目的,过度的抢救、冰冷的医疗器械和密密麻麻的导管只会加重他们的痛苦,减轻疾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服务及具有温情的非医疗干预手段的临终关怀服务才是真正被需要的。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根据临终患者的需要,主要为其提供身关怀、心关怀、道业关怀等多发方面的临终关怀服务;此外,还会根据患者身体及精神状况,为他们提供一些娱乐活动。当患者精神状态较好时,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的生活护理员们就会推着他们去参与日照中心的老人活动,如晒晒日光浴、听听歌、跳跳健康操、做做手指操、种种小植物,尽量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不与外界脱节,让他们的世界不再那么枯燥无味,不再是只有一张“床”、一个“天花板”。
(1)身关怀:对临终患者来说,接受服务的目的也从治愈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医护人员除了给临终人群提供基本的生命支持外,对症治疗,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提供姑息治疗、镇痛治疗、香薰疗法等,缓解他们的症状,减轻患者身躯的痛楚,提高生命质量;此外,还由护士及护理员为患者实施整体的、舒适的生活护理;由营养师为他们提供天然的、健康的饮食搭配,提升身体质量。
(2)心关怀:对临终关怀患者,最有效的关怀就是爱和陪伴,由医护人员陪伴他们,为他们提供心理慰藉、回忆疗法、音乐疗法。通过沟通、交流,减轻临终患者对死亡的恐惧、不安、焦虑、牵挂等,令其放松、安心、宽心,让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信心。对患者家属,医院则采取相应的舒缓服务,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和亲人离世带来的痛苦。
(3)道业关怀:宗教所提倡和实践的博爱、慈悲精神与临终关怀的目标和宗旨相契合,它可使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在精神上获得从痛苦中解脱的智慧,从绝望中得到希望的慰籍。超脱的心态是临终患者减轻痛苦的一剂良药,针对有宗教信仰的临终患者,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将联系一些宗教团体为临终患者诵经、祈祷,通过“永生”、“长生”、“涅盘”、“得道成仙”、“理想天国”等描绘,给他们展示一个五彩缤纷的、具体美妙的身后世界,帮助他们驱散死亡的阴霾,给生命的末端带来一抹虚幻但却温馨的阳光,他们痛苦的心灵得以平静、安宁。
张爷爷,膀胱癌晚期,且癌细胞全身转移,2016年7月在北京301医院就诊,医生下诊断告知家属,张爷爷还有1个月的生存时间,家属和张爷爷都很忧伤。为了让张爷爷在最后一段时间能走得安心、没有痛苦 ,家属便慕名将张爷爷送至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工作人员向家属询问了爷爷的病史及需求后,并对其身体和心理情况进行了详细评估,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在院期间,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的医护人员主要为张爷爷提供姑息治疗;每当张爷爷病情发作时,医护人员会给张爷爷服用一定量的镇痛药来减轻他的痛苦;同时,护士也不定时地给张爷爷提供心理慰藉,与张爷爷聊天,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病痛及死亡给他带来的焦虑与不安;生活护理员则每日给张爷爷提供整一套的生活护理(如抹身、喂饭等)。在张爷爷精神状态较好的时候,护理员及家属还会推着张爷爷到四楼照中心去参加活动,尽量让他不与外界脱节,跟其他老人一起唱唱歌、晒日光浴、听京剧,欣赏长者们亲手种的小盆栽,让张爷爷放松下心情。张爷爷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在宁养区渡过了83天欢乐的时光,最后安详地离开了。
张爷爷走后,家属很感激工作人员,提到原因有两个:一是在这83天,虽然张爷爷还是不可避免地遭受了病痛带来的一些痛苦,但在这段时间,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张爷爷明显心情比之前放松了很多,最后张爷爷也走得很安详;二是家属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段时间心情并没那么沉重、焦虑,看张爷爷走时的安详,很欣慰,也没留下什么遗憾了。
李爷爷,患有舌癌,生前曾在市二院、港大医院等医院做手术及放疗,症状持续进展,去世前1个月在家中出现昏迷症状并伴有右侧肢体局部瘫痪。为维持李爷爷的生命体征,家属便联系老年病医院的护士开展上门服务,并与家床医护人员一起对李爷爷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及溃烂部位的护理。
为李爷爷提供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是王护士。王护士根据李爷爷的病情及家属的要求,每天至李爷爷家中开展上门服务。王护士给李爷爷提供临终关怀服务主要有心理慰藉、溃烂部位换药、压疮护理、留置管道护理、瘫痪肢体的按摩保健及指导家属对患者营养补充等,其中最主要就是心理慰藉。王护士每天为李爷爷护理完伤口后,都会对李爷爷进行心理疏导,与李爷爷一起回忆往事,鼓励李爷爷与家属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病情。为了减轻死亡给李爷爷带来的恐惧感与不安感,王护士巧妙地运用回忆疗法给李爷爷进行心理疏导。王护士向李爷爷家属搜集了一些李爷爷年轻时的照片,并让其家属拍摄了一些他们生活中的小视频,别出心裁地制作成了VCR,拷贝在平板电脑上,供李爷爷观看、回忆。在有空之余,王护士还与李爷爷家属聊天,尽量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在整个服务的过程当中,李爷爷及家属非常地信任王护士,因为她尽心尽责的精神感动了他们。最后,在王护士及家属的陪伴下,李爷爷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全面的、综合的临终关怀服务,赢得了不少患者和家属的赞誉,曾有人这样形象地说过“宁养区就是一座人间通往天堂的桥梁,让患者放下人间的烦恼,安然地去往天堂。”医护人员用心、用专业技术去服务每一个临终患者,感动着每一个患者及家属,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这些临终患者的生命在最后一公里能够安然谢幕,能够走得安心、舒适、有尊严,能让家属不再有遗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之临终关怀 、《宗教与临终关怀》、《我们该走向怎样的死亡》、《临终关怀:每个生命故事都需要有一个好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