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31岁的孙女士(化名)因不明原因宫缩早产,在罗湖医院产科诞下了男婴小星星(化名)。
只在妈妈的子宫里呆了24周多的小星星,意外地早早来到了这个世界。
刚出生的小星星完全没有呼吸,也没有任何反应,身上的皮肤又薄又透,几乎能看得清一根根细如发丝的血管。
孙女士因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较难怀孕,好不容易才盼到了小星星的到来。
看着刚出生的小星星,尽管孙女士的家庭条件状况不佳,她和家人还是坚持要全力救治小星星。
情况紧急,小星星出生后立即收进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并下达病危通知书。
经诊断,小星星为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并且多个器官发育不全,体重仅有720克,个头也只有成年人一个手掌大,手臂粗细跟成年人的一根手指差不多。
新生儿科主任刘杰波介绍:“胎龄这么小的宝宝很少见,他需要度过呼吸、感染、消化等多重难关才能够正常存活下来。”
经过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等紧急治疗,小星星的病情总算暂时稳定了一些。
经讨论后,刘杰波和医护团队为小星星制定了科学、严密的治疗方案。
新生儿科为小星星安排了专人专护,24小时关注小星的情况。为了避免感染,小星星使用的都是经过高温灭菌消毒“专人专用”物品。
此外,医护人员还为小星星配备了先进的高频呼吸机、温箱等设备,在温箱中布置了一个模拟子宫的环境,帮助小星星恢复。
刚入住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星星的病情总是起起落落。由于肺部发育不全,小星星常常出现呼吸暂停。
一天夜里,小星星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突发心率、呼吸骤停,需要紧急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抢救。
新生儿科护士胡艳艳回忆:“小星星在那天夜里就经历了3次抢救。那晚刚好是我们科方小燕护长护理总值,她一直寸步不离,直到孩子转危为安。”
帮助小星恢复自主进食和消化功能期间,小星星出现了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原本小星星的吃奶量已经逐步增加,因为喂养不耐受,只能回到最初的微量进食。
新生儿科采取持续泵奶的方式,一步一步帮小星星度过喂养不耐受难关。小星星能经口吃奶后,他们又采用“少量多喂”的模式,一边观察着小星的血氧饱和度,一边给小星喂奶。
新生儿科护士说:“那段时间,我们每隔2小时给小星星喂一次奶。如果观察到孩子呼吸急促,就停止喂奶,让孩子休息一下,等呼吸缓解再继续喂,每喂一顿奶需要将近1个小时,一天基本12个小时都在给小星星喂奶。”
因为疫情,小星星的爸爸身在香港,不能返深陪伴孙女士;病房对探视也有规定。为缓解妈妈的焦虑情绪,管床医生每天打电话给孙女士,告知小星星的病情,管床护士经常发一些小星星的视频,告诉她小星星的恢复情况。直到现在,孙女士看到视频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旧深有感触:“看到那时候的视频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随着小星星的情况一天天好转,新生儿科安排孙女士来到床旁实施“袋鼠式护理”,通过母婴接触,促进母子情感交流以及母乳喂养,为小星星的发育、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一个难关,小星星都凭着他顽强的意志,一次次被医护人员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从需要有创呼吸机到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再到鼻导管吸氧,在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小星星的情况逐步好转,不再需要呆在保温箱里。
住院期间,小星星经历了41天有创呼吸机、46天无创呼吸机支持,9次中抢救、8次小抢救。
9月11日,跨过了重重难关的小星星,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度过了119天后,终于能出院回到妈妈的怀抱。
出院时,小星星体重3185克,各方面指标达标,没有并发症,愈后良好,和小星星度过了119个日日夜夜的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都流露出浓浓的不舍。
为了使小星星能从医院的专科护理平稳过渡到家庭护理,提高育儿技能,树立照护信心,在小星星出院后,孙女士通过罗湖医院互联网医院预约了延续护理服务。
新生儿科延续护理团队上门到家中作专业指导,解惑答疑,为宝宝制订个体化的生长发育管理方案,促进适宜的追赶性生长,给宝宝一生最好的开始。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儿科由普通儿科病区、新生儿病区、儿科门诊及急诊儿科组成。承担辖区人群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危重病急救及多层次人员教学培训、科研等任务。编制床位67张,年门急诊量近10万人次,出院病人3000余人次/年,实行24小时门急诊制。
现有医生29人,护士43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10人,博士2人,硕士9人。为深圳市“罗湖区重点专科”、“深圳市青年文明号”、“深圳市青年文明示范岗”、“深圳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发表SCI文章7篇、期刊文章50余篇。
新生儿专业:新生儿设定病床20张。科室设备齐全,技术精湛,分为早产儿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恢复组、感染组四个片区,拥有常频呼吸机、远红外抢救台、早产儿培养箱、蓝光治疗箱、多功能监护仪、黄疸监测仪、血糖监测仪、血气分析仪等仪器设备。
病区收治的主要疾病种类: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胎粪吸入综合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惊厥、新生儿休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多器官衰竭。
呼吸系病专业: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重症肺炎、ARDS等的抢救治疗成功率高,并常规实施小儿哮喘的分级诊治方案(GINA方案),定期开展哮喘的健康宣教,指导及家庭管理。对慢性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神经专科:能诊治各种小儿神经系感染性疾病、难治性癫痫、小儿多动症及精神心理障碍、颅内肿瘤、血管畸形等疑难、危重神经系疾病、诊治成功率高。尚可开展小儿智力发育评估及脑瘫康复训练、动态EEG监护等。
内分泌代谢病专科:可开展小儿性早熟、身材矮小、肥胖症、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
心血管疾病:对病毒性心肌炎、急慢性心衰、心律失常等有大量成功的诊治经验。
肾脏疾病:对肾病、急慢性肾炎、血尿、反复泌尿系感染等疾病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消化系疾病:对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小儿腹泻、酸碱失衡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血液、免疫相关性疾病: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贫血、川崎病。
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任中国当代儿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及中国医生协会新生儿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德国海德堡大学儿童医院访问学者。临床工作近二十年,主要擅长于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并对于儿童咳、喘,消化道病种有独到的见解,并能担任儿科急、重症抢救的工作。发表专著及国家级、省级文章共有三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