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全科医学门诊的时候,很多患者会问我,医生你是什么科?我说我是全科。他说,全科你看什么病?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茫然,我也回答不出全科看什么病。
事实上,尽管全科医学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但是专业范围是什么?很多人都说不清楚。
如果你去查《深圳市全科医师管理办法》,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
全科医师作为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责任医师,主要履行下列健康管理服务职责:
5提供健康咨询,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居民自我健康管理;
有些病人会跟我们说,全科医生厉害,什么病都能够看。也有些人觉得,什么病都能看的医生,肯定什么病都看不好。
我们对疾病的认知,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长的过程,致病因子认知由外到内,由宏观到微观。由于分科治学与学科门槛的不断增高,老百姓对现在的医院体系分科感到无奈,不知道到医院里面找哪个科室,怎么样来看病。全科的出现,就是为了跟各个临床专科建立这种更好的分工协作体系。
早期我们要解决温饱、安全、传染病的问题,但现代人生的最多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在慢性病患者全国已经超过了3亿,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占的80%,占了70%医药卫生经费。这也导致我们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需要长时间去照顾,需要健康管理,需要医生跟患者达成共同的目标,共同参与,共同决策的过程。
比如,你可能因为胸痛觉得到医院心内科就诊,当完善相关检查后可能发现心血管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心内科医生会觉得不需要特殊任何处理,所以说当一个症状出现时,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想当然的到相应专科就诊,往往是满足不了需求,也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很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首先出现的是未分化,没有特殊指征的症状,这个时候,更需要的是维护健康,跟踪随访,明确症状演变以及正确的转诊。
医疗服务模式的演化是以全社会主要健康问题为基础的,在以前经济基础差,以卫生、伤害、传染性疾病为主要健康问题的时候,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解决了当时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们主要面临的健康问题,所以国家提出,要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那么,全科医生在这个体系里面在做什么?这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和以疾病为中心的专科医疗模式的本质区别。
英国一位教授说过,“疾病不变,患者往来;患者不变,疾病往来。”我觉得,这是对全科医生跟专科医生服务模式的最好诠释。
医院的服务叫“疾病不变,患者往来”。心内科的医生,永远看的是心内科疾病,变的只是来来往往的患者。
全科医生是什么呢?“患者不变,疾病往来”,住在社区里都是固定的人群,变的是他身上的健康问题。
全科社区基层医疗服务诊所,就是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下,把一个固定的群体的健康管理起来。
比如说一个小朋友发烧了,到医院儿科怎么看?发热查因的诊断思路是明确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要先查血,白细胞高不高,C反应蛋白高不高,降钙素高不高,还要看你的痰,大小便有没有细菌,查各个系统有没有病变,有没有引起发热的原因,有没有危机重症的问题。
专科医生依据的模型是“还原论”诊疗思路,症状的背后需要找到原因,需要客观检查依据,才能明确诊断跟治疗方案。
但全科医生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个小朋友从小住在这个社区,那么从产前健康照护,到出生后打预防针,到儿童体检,家庭健康问题照护,有没有遗传性疾病,近期社区学校主要健康问题,有没有传染性疾病流行....
这个全科医生熟悉他症状出现的背景,依据的模型是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然后决定是否需要转诊或者针对性的检查或者经验性治疗。小朋友走出诊室,我们还知道他家住哪里,电话多少,可以持续跟踪、沟通协作。
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两种模式的差异。那么在应诊中,全科医生有四项主要任务:
疾病发生发展是一个过程,早期未分化症状出现时,看专科医生合适吗?不一定合适,因为可能检查不出问题。
如果有你一个熟悉的医生,他是一直跟踪你身体状况的变化,有没有器质病变,这就清晰得多了。所以全科医生对病人是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他的判断基于对你病史的了解上。
人是一个整体,当一个健康问题出现时,往往时身体各个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不能片面的看待问题。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疾病康复过程也是,健康问题的维护也是。如果我们以一个横断面,片段化的管理来看待和处理健康问题,而没有关注到人的身体作为一个整体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演变,是不科学的。
人的一生不同阶段面对的主要健康问题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现在有个理念叫“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那为什么强调这个全生命周期呢?因为每个年龄阶段其实都有相应的危险因素,全科医生可以提前告知你,让你提前去预防。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突然发生的病,只有突然发现的疾病。所以要早期识别高危因素,早期筛查,早期干预。
很多人对医学知识不了解,医生有义务去传播知识,让大家去做一些正确的医疗行为。
所以说,你问我们全科医生在社区看什么病,其实我不知道看什么病,我们看的是一个人,根本上说,我们是一种持续性的服务关系。全科医学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的补充,我们不是把专科取代掉,而是做现代医学体系缺失环节的一个补充。
大家享受医疗服务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医生,他知晓你的既往情况,能够跟你共同决策,然后再提供治疗方案,必要时后指引正确的转诊,大家商量一些好的医疗决策,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路径。
现在,一方面我们要求全科医生要走出去,寻找到病人,防患于未然,治病于未病,另一方面我们要做早期筛查,给亚健康人群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做健康知识宣传。
最后,我们想要构建一个蓝图,就是一个全科医生能够提供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400-500个社区居民建立持续稳定的关系,一个家庭医师团队能够管理1500到2000个人,400-500个家庭,那这里面有老人、有小孩,对这些重点服务人群进行持续性的健康管理。
A:深圳市有一个社康通的小程序,把你的个人信息输入进去以后,找到一个社区,找到一个跟你对接的医生,就会跟你形成一个稳定的关系,可以持续看到你所有的信息,你有权利把哪些信息透漏给他,不透漏给他。全科医生全部都在社康里面,全市有600多家社康中心,居民10分钟的生活圈都能找得到,配比已经达到了4.0,每1万人口有4个全科医生,国外的是每1万人口有10个全科医生,我们现在还有很大的差距,资源还是不足的。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社康管理中心副主任,莲塘街道社康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深圳市医师协会基层医师分会副会长、深圳市社区卫生协会理事。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访问学者。国家全科医学骨干一级师资。一直从事全科医学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
莲塘街道社康中心由罗湖医院集团主办的基层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依托医院集团资源,积极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紧密配合,形成合理分工的诊疗模式,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政府组织引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促进长效机制引领下,致力于提供全社会、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