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我对罗湖未来的医患关系非常有信心“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09日 14:27    作者:     来源:     点击:

去年8月20日,罗湖医院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一个经过全方位的系统设计,联动政府卫计部门、社保部门及公立医院医疗机构的系统化改革,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在总体的改革方向、路径和方法措施上,切中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成为全国医改的标杆。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组建罗湖医院集团,构建起“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改革模式,也是罗湖坚持改善民生和公平共享并重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回顾这一年多来的改革历程,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坦言,有成果也有压力。罗湖的医改得到了国家省市层面的认可,前来参观学习的同行很多,罗湖医院集团将继续探索如何做出一个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模式,以供同行借鉴。

罗湖将打造全国最强的社康中心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一直都是以疾病治疗为核心,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要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核心转变。“罗湖医院集团的模式之所以受到关注,就是因为确立了这样一个方向。”孙喜琢称,我们的很多理念和做法,在国内都是第一次尝试。

孙喜琢指出,整合资源成立医院集团,目的不是为了做大,做成医疗航空母舰,而是为了做强社康中心,未来罗湖希望打造全国最强的社康中心。而做强社康中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居民的健康。

据介绍,罗湖医院集团的所有专家都要下到社康中心去,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精神病防控、慢性病防治等服务。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医院集团打通了各医院与社康中心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自由流通。

推进分级诊疗是医改的方向,尤其是在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深圳,如何引导居民到基层首诊,让大医院回归到疑难重症、科研教学,成为破题的关键。孙喜琢认为,老百姓不是不愿意去社康,而是我们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对于居民来说,他们当然想要方便,如果社康中心做得好,对居民的健康情况又很了解,他为什么不来找你呢,而非要去大医院找一个不熟悉情况的医生?

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社康中心强化以后,罗湖今年1到7月份的社康门诊量提升了63%,今年全区的社康门诊量提升幅度预计将达到70%。如果这70%的居民都涌到罗湖医院,必然会导致罗湖医院不堪重负。党代会报告指出,2015年罗湖社康中心居民满意度调查位列全市第一,医院集团在2015年公众满意度调查中排名全市区属医院第二。

居民越少生病,医院收入越多

办医导向从“治疾病”到“保健康”的转变,意味着大医院收治的病人将会减少,无疑会影响医院的收入。“这是我们的利益导向出了问题。”孙喜琢说,医改必须符合需求和价值的导向,才能控制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

今年1月份,罗湖区率先在深圳试点医保费用“总额管理、结余奖励”制度改革,就是以辖区内的签约居民为对象,将上一年度基本医保大病统筹基金和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总额,加上本年度全市医保支出平均增长比率值,打包给罗湖医院,年终清算时,若有结余,就奖励给医院。

这意味着,医院只有关注居民的健康,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使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花钱,医院的经营状况才能好、医务人员的待遇才能提高。“以前我们希望病人越多越好,因为这意味着医院的收入增多。”孙喜琢说,“现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后,我们希望医院病人越少越好。为了防止老人跌倒骨折,医院甚至主动帮助老人在家里安装防跌倒扶手。”

为此,罗湖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仅今年就新签约了35万人,加上去年的8万人,一共签约了43万名居民。同时,罗湖医院集团还通过提高家庭医生的薪酬,引进更多的人才。“我们提出要‘健康,来罗湖’的理念,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强的医院,而是我们的家庭医生就在你的身边。”孙喜琢说道。

那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医保总额会不会有结余呢?孙喜琢指出,预防一个疾病收到效果要有两到三年的时间,因此今年的医保不会有结余,但医保支付上涨的速度会下降。“来年应该会有结余,后年可能就会有大幅度的结余,因为预防手段收效了。”孙喜琢说,“通过医保的引导,医院与患者的利益一致了。”

对话

“我们的最高目标:让罗湖区居民不得晚期癌症”

记者:作为首任罗湖医院集团院长,一年以来您的工作有什么变化?

孙喜琢:最大的不同点是,原来作为院长,我思考的是如何把医院扩大,把医院的学科做强。现在更关注如何保障辖区居民的健康,从治疗为主彻彻底底转变为关注居民的健康为主。我作为院长,首先得转变思维,集团才能转变。

记者:您曾经提过,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的本质,您认为具体如何做?

孙喜琢:公立医院回归公益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要更注重老百姓的健康。我们现在与区里的基金会合作,派人到小学给孩子们上课,教他们怎么健康饮食,怎么保持心理健康,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我们来说,能收获什么呢?收获的是居民的健康,因为孩子是罗湖的未来。你让民营医院去讲,谁给他钱呢?但是公立医院就有责任这么去做。

记者:我们的目标是“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办最富人文关怀的医院”,在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人文关怀似乎成了一种奢求,您怎么看?

孙喜琢:近年来罗湖医院的医患纠纷比以前少了很多,这是因为我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吗?这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沟通到位了,我们的距离缩短了,以前医院是想着怎么治病,现在是想着怎么保健康。医疗差错与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你对老百姓都那么关心了,也能求得患者的谅解。我对罗湖未来的医患关系非常有信心。

记者:您对罗湖未来的医疗改革有怎样的愿景?

孙喜琢:党代会报告对未来罗湖的办医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和标准,我作为目前医院集团的负责人,讲按照区委政府的要求,提升服务能力,真正达到让老百姓“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目标。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一个方案,方案提出了一个最高的目标,就是让罗湖区的居民不得晚期癌症。那些得了晚期癌症的病人要开刀做手术,接受放疗,备受折磨最后也只能活一两年。我们接下来要搞癌症筛查,如果在罗湖胃癌、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都能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如果都能治好,老百姓的幸福感与满意度不就提升了吗?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郭跃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