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是2017级牡丹江医学院——麻醉专业的临床实习生,与我们一批的学员一共有9名小伙伴。
2021年6月,我们结束了五年的校园生活,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年临床医学实践。

回忆
一转眼,一年的实习生涯就结束了,印象最深的是在麻醉科实习的日子,过往的点点滴滴,仿佛清晰如昨,我们依然清晰地记得,刚入科时的茫然与胆怯。
我们曾因害怕而紧张
我们曾因自卑而不敢尝试
我们曾质疑过
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麻醉操作
……

而如今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我们可以!”

入科培训
入科的第一天,麻醉科教学秘书黄龙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第一堂课由麻醉科主任翟宇佳为我们讲授了《医德与人文关怀》,让我们懂得了麻醉医师职业的神圣与责任。
培训内容丰富多彩,从医德到人文关怀;从院感知识到消防安全;从急救设备到麻醉药品;从环境布局到规章制度,让我们对这个陌生的环境,有了详细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

学习过程
秦磊磊同学(带教老师:黄龙)
刚开始进入术间时,有点不知所措,看着老师忙忙碌碌而我却在旁边什么忙也帮不上,觉得特别的无助。老师们循循善诱,从术前麻醉评估到麻醉计划,再到实施,一步一步耐心细致地给我讲解并示范,同时帮助我分析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许多,有了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周杰同学(带教老师:邹昌骝)
学习的过程中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这个过程中我遇到过困难气道、高难度的椎管内麻醉穿刺以及绿色通道的抢救手术,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掌握了急救技能,这些都成了我成长路上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每一次都让我有新的收获。”
张迪同学(带教老师:任俏)
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幸福的,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团体强大的凝聚力,科室主任、带教老师和麻醉护理老师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尚的医德以及细心、耐心的教育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亦师亦友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时常会与麻醉的老师们一起探讨,有关于学习方法的,也有关于为人处事的。
偶尔的闲暇之余,也会一起小聚,有时登山、有时喝点茶聊聊社会万象、生活的趣事、亦或是将来的职业规划,听听师哥师姐们的建议。
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我们感到学习变得轻松与亲切。

感念师恩
张迪同学(带教老师:徐海峰)
实习的时光短暂却永恒,在这我们完成了人生角色的第一次转换,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会成为我步入社会的原动力,我将会在临床麻醉的学习道路上继续努力。
莫西越同学(带教老师:胡先平)
在这我度过了一段愉快而充实的时光,我学会了担当,更明白了做为一名麻醉医生所肩负的重任,理解了主任跟我们讲的悬壶济世的真正含义,老师就是我人生路上的使者,为我指明了方向。
周杰同学(带教老师:肖俊伟)
从初来科室的惶恐,到出科时已经将这当成了第二个家,老师们见证了我成长的过程,是我身边的光,在我看不清路的时候,默默引导我,希望将来我能成为像科里的老师们一样优秀。
刘爽同学(带教老师:王洁)
老师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因为机会太小而不重视,很多机会就是从一点一滴的机会中累积起来,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要时刻准备着。
郭春辉同学(带教老师:邓世辉)
这一年,感谢老师,也感谢自己,虽然不够完美,但在老师的激励下我会去努力、去追求、去变成更好的自己。


来自老师们的祝福:
祝同学们
在学医路上不忘初心
牢记医学誓言
救死扶伤
祝福莘莘学子们
在新的人生道路上
一路顺风
学业有成
麻醉科教学简介
2017年以来麻醉科在翟宇佳主任的带领下共计完成五届麻醉专业临床实习生的教学工作,为麻醉专业输送大量新生力量,科室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充分调动及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们受益匪浅。在教学方面注重基础教学,同时注重医德医风修养与心理素质的提高,全面发展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临床麻醉医学,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科研动手能力,坚强自信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德高、博学、医精的全面型人才。
目前科室培养的50多名麻醉专业实习生中,有10多名已成功考入各大院校的研究生及培规生,其中2017年实习生张星驰获得《2021年度浙大二院神经阻滞大赛》总冠军的好成绩,在浙大二院规培期间,收到患者真诚感谢信,被评为浙大二院“优秀住院医师”的荣誉称号。
来源:麻醉科
作者:张迪 秦磊磊 刘爽 周杰 莫西越 刘娇 郭春辉 邢鑫
图片:吕红艳 黄龙
修稿:吕红艳
审校:翟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