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概况

医院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 正文

不灭的灯光 | “做人,做护士,做天使”系列征文(二)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26日 14:17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这万木葱翠、生机勃勃的季节里,第106个“ 5.12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在此之前,让我们一起感受罗湖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们朴素的感情,聆听他们最真挚的声音,跟上病床前、诊室间白衣天使们的匆匆步伐,体会“天使们”的荣耀与美丽!

系列征文(二)

不灭的灯光

——新生儿科 胡艳艳

深夜,喧嚣了一天的城市也进入了梦乡,而在新生儿科的病房里灯火通明,正进行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一个小人儿,突然停止了呼吸。“呼吸还是不行,心率也下降了!”医生说。护士赶紧吸痰、用复苏面罩做人工呼吸、配合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突然停止呼吸的小人儿白天刚刚出生,体重仅870克,身高也就巴掌大小,皮肤半透明状,薄得血管分明可见,小脚跟成人的拇指一样大。因为是早产儿,肺部本身发育就不成熟,不能维持自主呼吸,必须依靠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帮助他呼吸。但是,气管导管非常的细小,稍微有少许痰液,导管就会阻塞,导致缺氧。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小人儿的呼吸和心跳逐渐恢复了正常。大家的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刚刚缓了口气,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又划破了夜的宁静——一个刚出生羊水III度的小人儿,生后有发绀、呻吟,产房请求急会诊!医生拎起急救箱就向产房奔去,护士赶紧开始预热辐射台、准备急救物品……果然,不到十分钟,医生就和助产士一起抱着小人儿直冲进来,护士立即清理呼吸道、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小人儿终于转危为安,医生默默地去记病程了,护士还要安抚懵懵懂懂还没从惊吓中缓过神来的家长,办理入院手续,进行入院宣教……

每个在新生儿科上班的人都经历过这样夜里抢救或者收进小人儿的洗礼。夜晚工作的同事数量远不如白天,当很多人都在甜美的梦乡时,我和我的同事或在紧张的抢救,或在新收病人,即使没有这些,两三个小时一次的给20几个小人儿们换尿布、喂奶、巡视、定时的给药……,也会让你马不停蹄地忙上一个通宵。当然,上学的时候偶尔也会跟同学朋友约个时间玩儿个通宵,当时觉得夜晚的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大家兴致勃勃,精疲力尽后休息一个白天就立马满血复活了。而上班以后,通宵的频率就不是“偶尔”了,在这个灯火通明的地方,通宵是个常事。通宵做的事情内容的确是“丰富多彩”,到了天亮也确实是“精疲力尽”,却再也不是“兴致勃勃”了。

二十年临床工作生涯里上过的夜班数也数不清了,但每次夜班,我都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别收病人”。别收病人,这四个字不仅仅意味着这个夜班平安度过,更重要的是证明在这里出生的孩子都是足月的、健康的、不用接受治疗带来的痛苦的。

我一直认为新生儿科是这个医院里最温暖的地方。小人儿们一入院就被放入温室般暖箱,干净而温暖,安静又舒适。一个生命成长的距离是什么?是小人儿从骨瘦如柴到圆润丰满的距离,是由一只手的长度长到指尖至肘长度的距离,是没有血缘却产生爱意的距离。爱意钻进暖箱中,没日没夜地散发热量,温暖着小人儿的手足。爱意弥散在空气中、附着在呼吸机的湿化罐中,随着小人的每一次呼吸而游走。爱意居住在每一批营养液中,顺着中心静脉导管进入到小人儿的血液中。爱意驻足在我们的指尖,随着每次与小人儿的触碰而传递到他的全身。爱意起源于我们的心底。

但新生儿科也是个“冰冷”的地方。当然,不是说我们上夜班的时候被冻得全身冰凉快要感冒。而是指这里的小人儿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远离了父母亲人,真真正正地独自面对生死存亡。小人儿在带着气管插管的时候的痛苦谁也不能体会,他躺在暖箱里,眉头紧皱,闭着眼、张着嘴,躯体扭动,手脚挣扎,他在哭泣、张大嘴巴嚎叫,却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这是生命的挣扎和呐喊,而我们的爱意在此渺小的可怜,他已无暇感受我们的爱,他必须奋力拼搏,必须与一切有碍生命的威胁进行不懈的抗争。

在疾病面前,我们即使充满爱意和坚持,却也只能看着他饱受治疗的痛苦。我们给予他生存的帮助和支持,而最终生命的坚持只有他自己才能做到。我们给他好的治疗和护理,用各种方法减轻他的痛苦,帮助他成长,陪他闯过发育不全、呼吸困难、肺炎、颅内出血、喂养不耐受等等一系列难关,最终把他平安送回到父母的怀抱。我们亲手养大的小人儿,看不见我们长得什么样子,不记得曾经被谁抱在怀里喂奶、哄他入睡,不记得曾经谁夸过他长得漂亮、表现好。我们亲手把一个个健健康康的小人儿“交还”给他的父母,心里有着不舍,但这是最最令人欣慰的“成果”。我们的爱面对着这些刚出世便来到这里的小人儿,也面对所有即将出生的小人儿。他们的不到来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也是所有父母的幸福。

每个夜晚新生儿科不灭的灯光不光是为了维护这里的生命,更是为了点亮小人儿们的生存之路,让他们在看不见月亮的夜里不会迷路。

编辑整理:罗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