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概况

医院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 正文

一起同行 | 感动瞬间——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八)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7日 08:59    作者:     来源:     点击:

日常的点滴小事

紧张的生死营救

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的温情

投身医改下沉基层的感悟……

医务人员看似平凡的日常工作

背后往往有着许多不平凡的故事

和小编一起看图读故事~

因为

生命需要感动

爱需要被传递

第八个故事:一起同行

演讲者:普外科 江燕飞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一名重伤患儿的故事。

2018年3月5日晚上8时,这本是极其普通的一天。

但6岁的男孩小林在家门口玩耍时,不幸被一辆汽车碾压成重伤,急诊送往我院抢救。

我们科接诊后诊断“胸腹联合伤;肝破裂伤IV级;失血性休克;创伤性窒息;胸骨骨折;双肺挫伤”。

小林当时的伤情极其危急,命悬一线。

在这紧要关头,是容不得半点迟疑的。

李海军主任立即开展抢救,医院随即开通绿色通道,小林从进医院到开始手术仅30分钟。

在这极其珍贵的30分钟里,我们普外科做好手术准备,与急诊科、麻醉科、手术室、ICU和输血科,每个科室相互协调,做好抢救准备。

李海军主任紧急给小林修补肝破裂止血,手术过程十分惊心动魄,但最终顺利地完成手术。

也许大家听到这儿,应该都松一口气,小林转危为安,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然而,术后恢复也不轻松。

小林手术后第一天,我在床边检查他的病情,小林全身上下插满了各种引流管。

这时他已经苏醒了,当时我注意到,小林的病情不仅仅是各种生命体征数据,还有他那迷惘而恐慌的眼神。

小林转到普通病房后,害怕我们查房,害怕打针,害怕换药。甚至,碰一下伤口都嚎啕大哭。

我们能理解这种心情,6岁的小朋友不幸遭遇车祸,经历抢救手术,醒来之后发现身上的伤口和疼痛,这需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创伤。

然而,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小林从最开始的恐惧,到慢慢地适应,最后还成为了病区的开心果。

小林说他不怕了,不怕打针,也不怕换药,甚至不怕穿刺引流。

这位勇敢的小男子汉,最后终于顺利出院了。

每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背后是都一群人在战斗。

其实在医院啊,每天都有类似的抢救发生,而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是让人唏嘘的故事。

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手术,与死神赛跑,为像小林这样的急危重症患者,为他们的生命赢得一线希望而竭尽全力。

因此我为医护人员感到自豪,也为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喝彩。

只有家属理解、信任和配合,我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抢救手术,才能让更积极的治疗得以开展。

这一切,离不开医护人员和病人以及家属的共同努力。这是医患共赢的最好见证。

每一天,当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重复着平凡的工作时,别忘了告诉自己,要尽职尽责地做好份内的工作。因为我们肩负着辖区居民的生命健康,我们也是无名英雄,在温暖着这个世界。

这张照片是小林跟着我们年轻的吴医生去换药室拆线,他抓住吴医生的手紧紧跟随。

此时,他已不再害怕。

从换药室出来后,我问他痛不痛,他笑着说,一点也不痛。

有时,去治愈;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

这是美国特鲁多医生的铭言,

这段铭言穿越时空,

久久地流传在人间,

至今仍熠熠闪光。

小林出院以后,

我的脑海不断浮现

“一起同行”这个词。

医患之间多一些信任和理解,

才能真正使每一个生命收获温暖。

因为疾病,

才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敌人。

我们用心灵温暖心灵,

与患者一起同行!

来源:普外科

编辑整理:罗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