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概况

医院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 正文

“做人,做护士,做天使” 护士节征文⑩|我心永恒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24日 11:16    作者:     来源:     点击:

护士节系列征文⑩

我心永恒

作者:血透室 黄金玲

“余谨于上帝及公众前宣誓,愿吾一生纯洁忠诚服务,勿为有损无益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当尽予力以增高吾职业之程度,凡服务时所知所闻之个人私事及一切家务均当谨守秘密,予将以忠诚勉助医生行事,并专心致志以注意授予护理者之幸福。我这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一个医务工作者,可以治疗帮助很多人,那样一定会很开心很开心。”

宣誓那刻,我脑海里浮现的是战乱中护士救死扶伤的画面,我想,即使在和平年代,护士的工作也充满挑战性和使命感。那种患者治愈后的快乐,和因此产生的对我的感激之情,会让这份工作充满意义。

原本我是这样想的,直到来了血透室,遇到了那些。

“无法痊愈”的患者

毕业后,我曾在骨外科工作,手术的效果总是直接且喜人。每当感受到患者痊愈时的喜悦,我都会记起当年的宣誓,心中有着小小的自豪。为了追求更高的职业高度,我来到了全国医改的最前线——罗湖医院,并进入了血液透析室,在这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患者——他们都没法痊愈!

第一次接触到“尿毒症”患者,我满心都是疑惑和不安。首先,尿毒症就是肾功能衰竭的最后阶段,这样从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重症”味道的疾病,对初出茅庐的护理人员,是陌生且富有挑战的。

其次,“他们无法被治愈”,带我入行的前辈这样告诉我。因为肾衰竭,人体无法排出水分和毒素,肾脏无法分泌造血和骨代谢的物质,会引起一系如心衰、高钾、贫血、骨病等并发症,大部分患者需通过透析维持生命,离开了透析,他们很快就会死亡。这在引起我共情的同时,也让我对自己产生怀疑:我能处理好这样的患者么?

最后,患者如果在透析中出现了紧急情况,管床护士在通知医师的同时,要尽可能的评估病情,采取及时的措施,因为患者并发症较多,护理涉及面更广,专业性更强。

初来乍到的我不由得有点惴惴不安,这样沉重的工作是我能承受的么?患者不能痊愈的说法,就像一个紧箍,不断地提醒我,这儿没有痊愈的患者,只有不停死去的患者。这样的护理生活,是我所期待的么?

想不明白就先不想,只能不停的学习,把眼下的护理工作做好。

不久之后,我单独管组了,发现不少患者有着或多或少的心理负担,不管怎么劝说,“无法治愈”如同诅咒一般摧残着他们的身心和经济,当然,我们都下意识的避而不谈。

直到那天,我听到了那位患者如低声哭泣一般的咆哮:“我们都是要死的,透析就像坐牢,花了钱也治不好病,有什么意义?”

唐长老一般的医生

老妈妈一样的护士

我愣住了,也下意识地看向被质问的医生。

对呀,意义呢?

那是一名年轻的医生,稚嫩的脸上有双充满智慧的眼睛。

他能给出答案么?

我又在期待什么?

正想着,医生的声音在我脑里炸了起来。

“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他又缓缓说道:“你们和其他绝症患者是不同的,你们经过透析,是可以维持正常生活的,不仅是生存!每周3次,每次4小时,一共12小时,一个星期7天,一天24小时,一共168小时,你们有150多个小时是绝对自由的,而12小时的治疗,就是为了你们能获得那正常150多个小时的生活。只要你们好好配合,控制好相关指标,你们可以获得健康人群的寿命,因为,目前世界上最长透龄的患者已经透了40多年,他还在世,还在每分每秒创造自己和世界的记录。

“在30年前,尿毒症的确是令人闻风丧胆的,许多人很快死于并发症,而今随着医学的发展,到底能活多久更多取决于你自己的配合程度。目前研究方向有穿戴式人工肾,有干细胞治疗,你活得够久,就越可能获得你想要的自由,就算是现在,换肾也是一个可以脱离透析的方式。而且,在饮食上的所谓控制,很多追求健康的人也在做。比如低盐低脂低添加的饮食,控制体重增长,我也做到了!你们透析后,要求摄入更多的蛋白质,大鱼大肉都可以吃,怎么就觉得活着没意思了?活着才有机会!”

患者听完后,笑着说“好了好了,你真的好啰嗦啊”,还有那句音量低到我差点听不到的“谢谢”。

我懂得了治愈患者心灵有时比治疗疾病本身更重要。后来的我也越来越啰嗦,不再是机械化的每月一次的宣教。每次患者体重太重了,就要他们注意控制饮水,不然容易心衰;见到患者吃水果了,就要告诉他们高钾的危害;发现患者血磷高了,就普及高磷的危害……透析室的患者都觉得我们护士啰嗦,有时候还会调侃我们像老妈子一样。

有次,那位患者私下和我吐槽:“你们那位啊,真的像唐长老(唐僧)一样,但是他啰啰嗦嗦的时候,我的指标真的控制的很好。”

可以被治愈的心灵

心情豁然开朗以后,总是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见到更多的风景。在护长不断鞭策下,我们科护士逐渐补全自己的短板,每天的护理工作、每月例会、每次不良事件分析、定期的查房和小讲课,大家都在这样忙碌中不断成长。

许多人从事事依赖医生,到可以处理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

我们和患者拉起了家长里短,也更能安慰他们的内心。有一天,我听到了久违的那句感谢,“谢谢你,打针不痛,而且也指导了我很多。”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曾经彷徨的我已不再迷茫,再次找到了身为护士的价值和方向,初心不忘,方得始终。

作者:血透室 黄金玲

编辑整理:罗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