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健康科普 > 正文

“小眼镜”阻击战!罗湖医院治未病科中医防治有好方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3日 08:01    作者:     来源:     点击:

深圳家长望穿秋水终于盼着了,神兽们陆续返校。因疫情而开展的网课成为孩子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无法户外活动放松眼部肌肉,使得许多家长反馈孩子视力明显减退。

为扎实推进近视防控工作,普及近视防控的适宜技术,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实施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简称《指南》)。

《指南(更新版)》提出,0~6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眼屈光变化最快的阶段,要做好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保护和促进儿童视功能的正常发育。

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视、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

对于中小学生,应建立中小学生视力定期筛查制度,开展视力不良检查。更指出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作用,制定实施中西医一体化综合矫正方案,推广应用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法。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此罗湖医院(春风院区)中医治未病科特别开展儿童近视眼中医防治中心。

儿童近视的统计

2018年6岁以下儿童近视比例达到15%。相对往年6岁以下儿童近视现象呈突发式上升。


儿童近视的原因

●近距离用眼

●户外活动较少,户外紫外线B(UVB)的照射量不足

●睡眠时长不足

●学习地点的采光、照明不合格

●饮食习惯不良:偏食、挑食、喜吃甜食、油炸食品,食物过于精细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将导致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

●遗传因素:青少年近视的形成与其双亲近视有一定相关性。遗传基因是基础,相应的环境因素诱发了基因的作用


从中医分析儿童近视原因

中医记载:中医学对近视的认识最早可追溯至晋代的《诸病源候论》:“目不能远视” “能近怯远” 。

中医病因:儿童“肝有余肾不足”的生理特点、儿童中医体质特征,是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学习过负、过度用眼、户外活动减少等,逐渐成为当今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学习过负、用眼过度常导致肝气不舒、肝血不足,导致眼中精血不足,阳虚气滞,神光不能发越而不能远视,促使近视发生发展。


儿童近视的危害

●视力低下,眼睛经常干涩和疲劳,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长期戴镜,会导致生活工作不便。

●中高度近视,会导致眼球突出,眼睑松弛,影响容貌。

●升学、参军、考公务员和找工作受限。

●老年后因为花眼而必须配两副眼镜。

●近视患者其白内障、青光眼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遗传下一代,近视的遗传性是非常的大,尤其是中高度近视,遗传几率在80%以上。

●最主要的危害是,中高度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脱离而致盲。据统计由于近视导致的眼盲,已仅次于白内障,青光眼居第三位。对近视应该也必须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防止其无限制地发展。


中医治未病近视眼防治中心特色

罗湖区人民医院(春风院区)中医治未病科于宗祥主任,罗湖首批优秀中医,深圳市于氏望眼诊病技术研究院院长,美国加州国际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英国兰维多利亚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从事中医诊疗工作39年,对儿童近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曾有患者眼睛受到不可逆创伤,经于主任的精心调养、针灸、中药的治疗手段使其视力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耳穴压豆

基于“治未病”思想,达到疏通经络、调节全身经络和脏腑的功能,从而改善眼的屈光调节和防控近视的发生发展。

眼雾化

于宗祥主任根据自己多年经验,特殊调配眼雾化药物,对控制近视进展、改善视力收效明显。

中药

中医理论认为,“目为肝之窍”,眼睛是“肝”与外界相通的窍道,肝气舒畅,眼睛才能看得清楚;同时,“脾主身之肌肉”,眼睛的睫状肌就属于肌肉,因此于宗祥主任认为治疗近视,疏肝健脾是关键。


儿童近视的改善措施


常见的改善近视方法

01书写阅读姿势要正确。

持续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就要休息10分钟左右。

02控制观看屏幕时间

看电视、上网一天累计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最多不要超过4小时)。

03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

每天最少8小时。

04注意饮食

少吃甜食和碳酸饮料,不要偏食。

05眼保健操

坚持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06坚持户外运动

另外要及时补充视力营养,特别是处于视力发育期的孩子。


建立好的护眼习惯

少儿阶段正是视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孩子建立好的护眼观念及习惯,也及其重要。

建议孩子学习应当劳逸结合,紧弛有度,适当学习时常后应眺望远方放松眼部。

人的耳朵耳穴的分布就像个倒置的婴儿:对应头面部的穴位,分布在耳垂。按揉耳朵,尤其是牵拉耳垂,有明目护眼、提神醒脑的作用。

让孩子平时多动起小手主动学会保护好自己心灵的窗户吧。


来源:中医治未病科

编辑整理:罗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