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

医养融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养融合 > 医养融合新闻 > 正文

罗湖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破解"看病不能养老、养老不能看病"难题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4日 16:22    作者:     来源:     点击:

当前

我市正面临老龄化问题

高龄老年和带病养老人口

日渐增多

医养“两张皮”问题日益凸显

罗湖区通过整合资源、构建网络,有效衔接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医养融合健康养老新模式,形成“医、养、护一体化”的医养融合服务体系,2017年入选全国医养结合工作典型案例,2018年荣获深圳市家庭发展十大品牌项目第二名。

多部门协同配合

形成社会养老多赢格局

(一)统筹规划 统筹规划,加强对养老工作领导和谋划。

将老年人幸福生活作为创建幸福家庭活动重要内容,率先提出探索医养融合新型养老模式,并将其列入重点工作。

成立区医养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医养融合工作。

2015 年 7 月,我区入选 “老龄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示范区”创建试点地区,成为深圳市唯一、全国仅有的 20 个入选试点之一。

(二)政策扶持,以有限资源撬动更大社会效果。

先后出台《深圳市罗湖区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罗湖区关于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工作方案》等系列养老及社康服务相关政策。

2016 年起,以每年 20%的增速加大对区内医疗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

(三)打破壁垒,推进医疗养老深度融合。

区民政、卫计等部门主动打破行政壁垒,在保持民政部门主管社会养老框架不变前提下,整合区内医疗资源以及公办、民营养老资源,实现医疗服务对区内所有运营养老机构的全覆盖,为老人提供无缝服务,有效化解 “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不能养老”的矛盾,形成良性多赢格局。

立体化医养融合

提高养老需求与供给适配度

(一)开展机构养老,医院搬进养老院。

区人民医院接管区福利中心老年护理院,成立区医养融合老年病专科医院,为老人提供集医疗、护理、养老的一体化的服务,破解老人在福利中心就医难的医养分离困局。

同时,避免老年病人把医院当养老院,长期占用紧缺医疗资源,缓解“看病难住院难”问题。

截至 2018年 10 月,门诊累计服务 10.8 万人次,住院累计 2554 人次,安宁疗护累计服务 201 人次。

(二)开展社区养老,社康联姻日照中心。

一是社康中心为日照中心提供医疗服务。

全区 90%日间照料中心与附近社康中心合作,融入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社康中心利用技术和设备优势为日照中心老人提供便捷的医疗康复服务,对现有养老资源进行优化和补充。

二是医院直接举办 “公办公营”日照中心。

全市首家“公办公营”日照中心--翠宁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由全科医生、资深护理人员等组成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综合性养老服务。

截至 2018 年 10 月,中心开展上门访视 2868 人次,服务老人 3.2万人次。

三是社会出资建设一体化养老机构。

黄贝岭村股份公司自筹资金两千余万元,建设楼高 10 层的医养融合服务中心,内设社康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失智失能老人病房、亲情公寓等,实现社康和养老一体化。

目前,向西股份公司正在申报建设23000 平米的“向西医养融合大厦”,罗湖村、渔民村和湖贝村计划在旧改后由股份公司规划建设类似的医养融合机构。

翠宁日间照料中心开展活动

黄贝岭养护中心开展老年人活动

(三)开展居家养老,失能老人家中设病床。

依托社康中心,为社区失能老年人在家中开设社区家庭病床,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服务。

出台相关方案和工作指南,明确财政对家庭病床建床的补助标准,家庭病床全部获得医保记帐定点资格。

目前,区内设有 4000 余张家庭病床,约占全市 65%,其中60 岁以上老人累计建床 2285 张。

成立专门技术支持和服务机构,吸收优秀人才进入家庭医生队伍,保证签约对象享受优质的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目前,共组建 328 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65岁以上老人签约 4.7 万人,签约率达 65.8%。

专业化运作

全面提升老人诊疗服务水平

(一)技术支撑,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依托罗湖医院集团人才和技术优势,为全区养老机构提供技术支撑。

建立快捷的会诊和双向转诊通道,全区养老和老人医疗的资源分布和配置更趋合理。

倡导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合作。

目前已有 13 家养老机构与专业医疗机构达成合作。

(二)拓展空间,加强养老队伍专业化建设。

探索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纳入卫生计生部门统一指导,在专业化培训、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

拓展养老院医护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增加接触病例、参加培训和接受指导的机会,畅通职称上升通道,优化职业发展前景。

鼓励 59 名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老人医疗机构提供服务,与专业院校合作成立养老护理学校,培养既懂医学护理又懂生活护理的专业养老护理员 13 名。

选派药师长期驻点门诊,开设药师门诊,为医生、老人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

先后派出 11 名医护骨干到日本等国深造学习,并邀请外国专家来罗湖培训、指导 16 次。

工作人员赴日学习

(三)借力互联网+,打造医养融合大数据信息化平台。

构建医养融合云服务平台,实现远程医疗。

开发医养融合信息化管理系统,评估老人健康状况,确定健康管理方案。

在病床边建立健康管理移动终端,与医院检验、影像信息相对接,并利用可穿戴移动设备采集健康信息,实时进行动态监测和干预。

自主研发“健康罗湖”APP,将居民 15 年内在集团就诊数据整理到平台供随时调用,截止至 2018 年 10 月,共有 82 万居民注册、使用该APP。

健康罗湖APP

(四)制定规范,形成深圳医养融合地方标准。

推进养老机构认证建设,探索制定医养融合机构认定标准。

罗湖医院牵头制定《深圳市医养融合服务规范》,从专业医疗服务角度规定医养结合的服务标准,获得市质量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

经过医疗、养老等多方面专家的认证修改后,已通过市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2017 年 2 月 23 日正式在市监委官网发布。

医养融合服务规范

作者:罗湖区卫计局 刘岭

来源: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办公室

编辑:罗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