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洋医生在罗湖第四季之医生的感悟——从症状出发,提高看病的能力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29日 10:28    作者:     来源:     点击:

培训逐渐进入尾声,大家对莫塔诊断模型、苏格拉底问诊技巧、管理/治疗十步等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1月24日学习的主题就是通过症状,运用这些模型、方法,反复训练就诊过程,在不断的反复练习对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我们全科医生看病的能力。

角色扮演

首先是角色扮演,给出的病例是35岁女性,主诉“头痛”。

接诊医生的任务是

1、给这个病人做重点查体;

2、询问考官这个病人查体的基本结果;

3、告诉病人你考虑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如果需要的话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4、时间为8分钟。

我们的全科医生依据苏格拉底技巧,问诊十分详细,可是在时间的把握上出了问题,导致查体、诊断和处理仓促完成。随后Grant教授用同一个病例向我们“演出”了完美的8分钟诊疗过程。

通过对比,感触颇深并做了一个总结。

1、无论是OSCE考试还是平时的诊疗工作,全科医生的诊疗时间都是有限的,据一项英国的调查显示,全科医生每一次看病的平均诊疗时间约为8分钟,在医患关系良好、病人隐私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下,病人会倾向于一次把所有的问题都倒给全科医生,因此全科医生需要在纷繁的信息中迅速寻找线索(clue),发现病人的agenda,做出诊断和决策。所以全科医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培养出一种有逻辑、有重点、快速的问诊模式;

2、查体的规范及熟练是每个全科医生所必备的技能;

3、问诊应有打开—缩窄的过程;

4、学会让病人等待,因为时间是最好的治疗;

5、遇到“没完没了”的病人要学会有礼貌、有理由的打断,比如:您告诉的故事听起来很有意思,不过不好意思得打断您,我想集中精力解决您今天的问题,其他的问题下次复诊我们再讨论,好吗?

6、通过做反应(Reflection),建立同病人的信任,以及表达同理心。做反应或者可以叫做有目的的倾听。简单的反应:重复病人的话,或稍微改述病人的话;复杂反应:回应病人的时候,超出病人说的话,反应出病人说话的意思;双面反应:反应出内心矛盾的正反两个方面,连接两个方面的词用“而且”,而不用“但是”。

“归来的旅行者”

下午的主题是“发热”,其中有一部分十分有意思,叫“归来的旅行者”。Grant教授根据莫塔模型:“可能诊断”、“不能忽略哪些严重的问题”、“陷阱”、“戴面具的问题”、“病人是否要告诉我们什么”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病人有发热+旅行时我们首先就应想到疟疾、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细菌性肺炎、肝炎、胃肠炎、登革热等6种疾病。

我曾经接诊过这样一例病人,27岁出国旅行回来的年轻男性,因蜱虫叮咬就诊,患者15天前在意大利不慎被蜱虫叮咬,已在意大利医院处理,患者担心有不良后果来就诊。蜱虫叮咬后所致的莱姆病在我国并不常见,我当时因为并不熟悉这个病,紧急查阅了文献。可见,传染病是我们的短板,在我们不擅长的领域更容易忽略严重的问题,掉入陷阱,这就要求全科医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去更新知识。

今天的培训紧张而又充实,坐在台下的我时常在反思:

如果我遇到这样的病人我会怎么做?

我会很好的运用莫塔模型、苏格拉底问诊技巧去接诊病人吗?

我能快速、准确的扑捉到有用的线索吗?

学习就是不断重复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重复使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让这些“工具”为我们所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看病的能力。

编写:罗湖医院集团湖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刘斯佳

审校:罗湖医院集团社管中心 尹朝霞

编辑:罗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