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洋医生在罗湖第四季之学生感悟——小问题,大智慧

发布日期:2018年02月05日 08:58    作者:     来源:     点击:

说起全科医生,很多老百姓都会说,“哦,就是在社康看感冒发烧等小病的吧”。今天我们随着博戈里、杨辉教授再次来到东门街道社康中心,来实战演练一下怎么看“小病”。

49岁大叔,一名巴士司机,发烧已3天,昨天体温最高达39.2度,吃了1片退烧药后今晨39度,伴咳嗽、全身酸痛等不适。接诊医生在接受为期两周的培训后,已经能够很完美地Hold住大叔。当大叔询问需不需要打针时,接诊医生很果断、很自信、很干脆的回答“不需要”,我们发现大叔明显地皱了一下眉头,并与陪同在身边的妻子嘟囔了几句。

对于我们这些有医学背景的人来说,都知道流感是病毒感染,没必要输注抗生素,所以我们才会像接诊医生一样,很果断、很自信、很干脆的回答“不需要”。

这个真的是患者需要的答案吗?

这样回答能让患者满意吗?

教授的点评让我们陷入沉思:

该怎么去应用非医学语言与患者交流才能让他明白一个疾病、一个治疗?

患者希望打针尽快治愈,医生又该如何管理患者的期望值?

尹朝霞教授总结说:

1 .需要用简单、易懂、形象的语言把复杂的医学知识传递给患者;

2. 在与患者交流中,尽量避免填鸭式的方式,而应多采取互动、甚至通过写纸条、画画等方式让患者获得信息;

3. 现代生活节奏快,每个人的生活负担都很重,当疾病来临时,都希望有特效药,这导致了很多时候,医生用尽了洪荒之力,患者并不买账,也就是常说的“费力不讨好”。

医生不是神,如何通过医生的语言、行动在医学发展规律、医学局限性上和患者期望值之间取得平衡,得到患者认可,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想,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太有帮助了。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罗湖-澳大利亚全科医学胜任力培训”课程也快到了尾声。通过这么多天的学习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学习,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必然勤能补拙。

编写:学员 汪茜

审校:罗湖医院集团社管中心 尹朝霞

编辑:罗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