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熬夜后心慌手抖?血压高没感觉就不用管?!深圳专家教打工族如何守护“小心脏”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6日 15:00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5 年 8 月 16 日

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心血管健康

管理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

暨 2025 年学术会议

在罗湖区人民医院医技楼学术厅召开



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唐铭坚会长、罗湖区卫生健康局江正副局长、罗湖医院集团林汉群院长、原深圳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许香广教授、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陈晖副会长兼秘书长等领导及专家、委员出席了大会。

罗湖医院集团院长林汉群致辞


罗湖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江正致辞

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唐铭坚会长致辞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各路心血管内科届大咖们齐聚一堂,选出了新一届深圳市心血管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开展了心血管疾病诊治的学术交流。裴晓阳主任继续连任主任委员;苟志平、吴剑胜、陈力、金树琦、王小庆、吴旻、程芳洲、陈少源、郑振中、李军、朱继荣、常荣、王勤当选为副主任委员;许香广、胡雪松、刘铭、彭长农当选为高级顾问。

裴晓阳主任连任主任委员↑

为副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为高级顾问代表颁发聘书↑

为常委代表颁发聘书↑

新一届委员们表示,将加强跨机构协作,联合医院、社区、科研单位等力量,在慢病防控、公众科普和公益行动中主动担当,通过学术交流和基层培训,推动“预防-诊疗-康复”全链条服务模式的升级,让更多市民受益于精准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共同为深圳市民的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裴晓阳主任致辞

顺利完成换届事宜后,专家们又一起分享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经验和专业干货。小编现场找到了裴晓阳主任,和他聊了超级重要的话题——关于咱打工人的心脏健康!

作为深圳的特产——打工人,大家常常会加班、熬夜,敬业的同时也得关心自己的小心脏,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经常熬夜加班,偶尔心慌手抖?或者中年体检发现血压偏高,却不知道该不该吃药?

别急,裴晓阳主任解答了超多年轻人和中年人最关心的心脏问题。

问:经常熬夜加班,突然心慌手抖,是不是心脏出问题了?

裴晓阳主任:这是年轻人问得最多的。

其实偶尔一次心慌不用太紧张,但经常熬夜、加班会导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这是一种人体本能的代偿机制,但长期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就像给心脏 “猛踩油门”、使心脏超负荷运转。如果每周都有两、三次频繁发作,心慌症状加重,可触摸脉搏,若发现节奏忽快忽慢,那得赶紧做个心电图、甚至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有无心律失常发生可能。

此外,年轻人出现心慌、手抖、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精神亢奋、易怒急躁等,要警惕有罹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能。深圳是沿海城市,市民适用含碘较多的海产品较多,加之快节奏、高压力的一线城市生活方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病率相对高发,尤其是育龄女性。若出现上述症状,可及时到医院行甲状腺功能、甲状腺B超等检查。

另外提醒一句,熬夜时别猛灌咖啡、啤酒等,双重刺激下,心脏真的会 “抗议”。

问:中年人体检发现血压偏高,但没感觉,用吃药吗?

裴晓阳主任:血压轻、中度升高一般是没有症状的,一些血压特别高的患者也没有症状,因此,很多人觉得 “没症状就没事”,这是大误区。

血压升高就像慢慢吹气球,等出现头晕、头痛、胸闷等表现时,血管可能已经出现硬化,硬得像“像塑料管”,基本上没有弹性了,其危害就很大了。如果非同日两次测血压都超过140/90mmHg,就可以诊断高血压了,哪怕没感觉也得就医,不一定要服用降压药物,但也要进一步做系统检查,查找发生高血压的原因。

诊断高血压,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戒烟限酒,改善睡眠等,若血压仍然持续升高,要考虑服用降压药物,千万别硬扛着不吃药,耽误了可能要花更大代价。

问:年轻人经常觉得胸口闷,尤其是压力大的时候,会不会是冠心病?

裴晓阳主任:年轻人的胸闷,可能更多是 “情绪性的”,但也不除外器质性的疾病,如冠心病等。比如在考试前、赶项目、经常压力大影响睡眠时,胸前区出现不适表现,甚至轻微胸痛等,深吸一口气会舒服点,这大多是焦虑引起的。

但如果是活动(散步、爬楼梯)、较强运动时出现胸闷、胸痛表现,持续数分钟,休息后很快缓解,若长期抽烟,且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就要到心内科专科就诊,排除有无冠心病可能。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就有一位年仅20岁的女孩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紧急救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等)后转危为安,也就是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越来越年轻化了,值得全社会关注并重视。记住,真正的心脏问题,往往在 “活动”、剧烈运动的时候表现出来。

问:平时应酬多,酒后心跳快到嗓子眼,需要担心吗?

裴晓阳主任:过多酒精摄入会使人体血管先扩张后收缩,会导致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心跳自然会加速。但如果饮酒后出现心悸、胸闷等表现,心跳超过100~120次/分钟甚至以上,可能是酒精诱发了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早、频发室早,严重时可引起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颤动。

酒后引起的快速性心动过速,包括房速、心房颤动,很早就被命名为“节日心脏综合征”,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建议年轻人要适量饮酒,若喝酒后出现皮肤潮红、心慌、自觉心跳加快时,就要停止喝酒,如果症状持续,最好到医院到心电图、甚至做动态心电图检查。

问:每天久坐办公室,突然站起来时眼前发黑,是心脏供血不足吗?

裴晓阳主任:这种情况在年轻人里太常见了,一般情况下是“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

体位性低血压常见原因是容量不足,如不吃早餐甚至不吃午餐且喝水量较少、较多出汗引起脱水。体位性低血压的核心机制是体位改变时血压调节异常,导致血液异常分布,导致脑灌注(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久坐时血液都淤积在下肢和内脏静脉,突然站起来,导致回心血量减少,也就是心脏来不及把血液泵到大脑,就会出现眼前发黑、头晕等表现。

因此,平时起身稍微要慢一点,坐位活动数分钟再站起。但如果经常、反复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出现严重头晕、出汗,甚至出现短暂意识丧失(晕厥)等表现,要及时就医,进行系列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

问:给年轻人和中年人的心血管健康提些建议吧~

裴晓阳主任:保护心血管健康不外乎16个字,那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这是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维多利亚心脏健康宣言”,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这对于任何疾病的预防都是非常有用的。要持续维护心血管健康,建议年轻人、中年人,要关注血压、血脂、血糖三个方面(也就是所谓的三高),同时要彻底戒烟,减少熬夜、保障足够的睡眠时间。

首先要控制血压水平,要求<140/90 mmHg,但理想血压水平要<120/80 mmHg;

其次要控制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要<2.6 mmol/L,但高危者<1.8);

也要严格戒烟;

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要<6.5-7.0%;

此外要适量运动,每周运动≥150分钟;

还要学习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要有科学的认知,避免被伪科学而误导。




作者:陈晨

编辑整理:罗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