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胎儿肾脏长巨瘤!多学科团队协作精准“拆弹”化解危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4日 16:48    作者:     来源:     点击:

产检“亮红灯”

孕妈辗转求医陷两难

家住深圳的孕妈小芮自怀孕以来一直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满心期待着宝宝的到来。然而,孕 29 周的一次常规 B 超产检,却突然打破了这份平静——超声屏幕上显示,胎儿右肾存在异常肿物,同时还伴有羊水增多的情况。医生凝重的语气给了小芮沉重的一击:“情况需要重视,建议你尽快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具体情况。”

小芮只能揣着不安,辗转于广州、深圳多家医院。核磁成像、穿刺活检…… 一项项检查下来,结果却犹如“一团乱麻”:胎儿右肾已确定存在“肿瘤”,但诊断结果却说法不一,有医生评估这是恶性的肾母细胞瘤,多学科协作和长期随访是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的关键,需积极综合治疗;也有医生评估这是恶性程度极低的先天性中胚叶肾瘤,预后相对乐观。

两种截然不同的检查结果,犹如两个分岔路口。身边甚至有声音劝她“放弃这个孩子”。作为妈妈,小芮无数次幻想过宝宝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模样。她对着厚厚的一沓检查单,却始终没松口说出那句“算了”。

权威专家会诊

破解治疗困局

就在小芮濒临崩溃时,她通过网络了解到罗湖区人民医院俞钢教授是胎儿与小儿外科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或许能为她“拨开迷雾”。她拿着厚厚的检查单,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响了俞钢胎儿医学工作室的门。

俞教授仔细翻阅完小芮带来的检查资料,紧锁的眉头渐渐舒缓,“情况比预想中的要好。”他指着影像报告解释,首先确定,胎儿肯定可以继续妊娠,孩子可以等到出生后得到有效治疗。其次需要做好孕期的胎儿风险管理,并在几个关键节点做好监测,定期复查瘤体变化。待足月后分娩,进行新生儿期早期干预,再通过手术治疗解除危险。

俞教授解释道,虽然胎儿肾脏区域的肿瘤有很多种,可以是良性,也可以是恶性,但根据检查结果看,肿瘤更倾向于来自胎儿的右肾,而肾脏来源的胚胎性肿瘤首选考虑为中胚叶肾瘤,属良性且预后良好。遗憾的是,目前右肾剩余正常肾组织被瘤体侵犯,仅剩1/3,功能近乎丧失,治疗方案需要考虑右肾连同肿瘤一起切除。

听完治疗方案,小芮一扫心里的阴霾,内心已经有了主意,“之前也有其他医院的医生也给出过相同建议,但我一直盼着能有保肾的转机。”她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那孩子以后只有一个肾,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吗?”

“别担心,胎儿左肾经检查是健康的。”俞钢教授表示,虽然普通人由双肾分担代谢工作,但只要好好呵护左肾,术后通过肾脏代偿,完全能够依靠一个肾承担起全身的代谢需求。

俞钢教授还提到,宝宝出生后48-72小时是手术黄金期,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肿瘤摘除手术,能避免肿瘤继续压迫周围器官,还能让新生儿初步适应宫外环境,提高手术耐受度。

但他也强调,这场“拆弹战”并不容易:

●既要密切观察胎儿宫内发育,

●又要精准把握出生后摘除肿瘤的时机、做好术后监测,

●更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协作,

这对医院的综合实力,是一场极致的考验。

得知俞钢教授的胎儿和小儿外科团队推行的 “产前、产时、产后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在 “肿瘤进展” 与 “宝宝耐受度” 间精准找到平衡,小芮悬了许久的心终于稍稍落地。她的眼里重新燃起了希望:“俞教授,我相信您,请您帮我宝宝做手术吧!”

多学科联手

直面“拆弹”难题

为了打赢这场“拆弹战”,医院启动了产儿一体化管理。以俞钢胎儿工作室为核心,产前诊断、胎儿超声、胎儿磁共振、新生儿科、小儿内外科、手术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开展了数次会诊,反复评估确认胎儿左肾功能及最佳分娩及手术时机,制定了详尽的术前、术中、术后方案。

按计划剖宫产娩出后,小芮的宝宝悦悦即刻转入了新生儿科NICU,而出生后的检查结果也印证了产前预判——因肿瘤侵犯,悦悦已经出现肾性高血压,肿瘤切除手术必须争分夺秒提上日程。

医护团队不敢有丝毫松懈,24小时密切监测悦悦的生命体征。终于,在各项指标达到手术“安全阈值”的时刻,悦悦顺利迎来了这场关乎生命的手术。

手术当天,俞钢教授主刀时发现,悦悦体内的肿瘤及右肾早已紧密粘连,原本正常的右肾被挤压得严重变形。更棘手的是,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这三条“生命线”就分布在变形的肾脏上,稍有不慎,瞬间就可能引发致命大出血。

新生儿脏器像豆腐一样柔嫩,想要顺利“拆弹”,每一步都要十分精细。俞钢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小心翼翼地分离了血管、精准剥离病灶,最终成功将肿瘤连同已丧失功能的右肾完整切除。

切除掉的右肾及肿瘤病灶

↓↓↓


术后严密监测

肾代偿是关键

手术成功只是 “闯关” 的第一步。术后,医疗团队要时刻密切观察悦悦的各项指标,一点点地“协助”左肾建立代偿功能,既要警惕伤口感染、持续出血等风险,更要观察左肾能否顺利 “接棒”。

好在,悦悦的左肾很“给力”,两周后,他顺利出院。更让小芮欣喜的是,病理报告显示,悦悦的肾肿物为先天性中胚叶肾瘤,属于良性肿瘤,与产前的诊断一致,无需后续治疗。

抱着安稳熟睡的悦悦,小芮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是医生们的专业救治,给了宝宝第二次生命,太感谢他们了。”

在守护生命的赛道上,每一分精准,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正是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敬畏,让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这场从孕期延续到新生的“拆弹战”,不仅挽救了一个生命,更彰显出罗湖区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的磅礴力量。

孕期产检是“第一道防线”

俞钢教授借此提醒:“新生儿肾肿瘤成因尚未明确,孕期常规超声是‘第一道防线’,切勿忽视。一旦发现异常,要尽快到具备诊疗能力的专业机构,早评估、早干预,为宝宝争取更多希望。”


俞钢胎儿医学工作室

俞钢胎儿医学工作室是以胎儿为核心,集产科、 产前诊断、胎儿超声、胎儿磁共振、新生儿ICU、小儿内外科等为一体的MDT胎儿医学专业诊疗团队。

作为原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胎儿医学科主任、全国胎儿专业委员会委员,俞教授深耕胎儿医学和小儿外科领域40年,结合胎儿的解剖、病理及病理生理等为基础的临床胎儿医学,创建了一个胎儿、新生儿和小儿的纵向疾病综合管理体系,对小儿普外、新生儿外、泌外及小儿普胸等方面的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接诊和处理胎儿疾病2万余例,主刀完成小儿外科手术超300例/年,获多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拥有5项国家专利,发表核心论文百余篇。

俞钢主任于2008年至今所出胎儿书籍专著

工作室三大特色

全周期闭环管理:率先开启"互联网+产前诊断+胎儿远程咨询+孕期管理+出生干预+院后随访"模式,实现胎儿新生儿外科疾病一体化诊疗管理。

微创技术先锋:小儿及婴幼儿胸腔镜微创快速康复技术、小儿单孔腔镜微创疝手术、小儿包皮微创技术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多学科平台:整合产前诊断、产科、影像科、新生儿ICU、小儿外科等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胎儿医学MDT中心。

核心诊疗领域

胎儿肺疾病:囊腺瘤/隔离肺/膈疝等

胎儿消化系统:食道闭锁/肠闭锁/脐膨出等

胎儿泌尿系统:肾积水/尿道下裂等

胎儿先天性畸形:腹裂/唇腭裂/多指趾畸形等

胎儿神经发育异常:颅脑畸形/脊柱裂等

胎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和管理

俞钢胎儿医学工作室出诊时间

周一全天胎儿医学门诊、小儿外科门诊

周三上午胎儿医学门诊、下午胎儿医学多学科

周四上午小儿外科门诊

俞钢小儿外科门诊范围

小儿普外微创技术,包括: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隐睾、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胆总管囊肿、巨结肠等。

小儿普胸外科微创技术,包括:肺囊腺瘤、肺气肿、隔离肺、膈疝、胸腔肿瘤、食道闭锁等。

小儿泌尿外科,包括:包茎、包皮过长、隐匿性阴茎、尿道下裂、肾积水等。

小儿矫形外科,包括:马蹄内翻足、多指(趾)、并指(趾)、唇腭裂等。

俞钢

小儿外科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导,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原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胎儿医学科主任。从事小儿外科三十余年,胎儿医学十余年。主要方向为小儿普外、泌外、普胸、新生儿外科和胎儿医学。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医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新生儿微创学组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胎儿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南医学联盟首届理事长、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小儿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围产医学会胎儿畸形矫形组组长、第一、二、三届广东医师协会泌尿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第四、五届广东医学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员、《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华实用儿科杂志》、《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国际医药导报》等期刊编委。

目前重点研究胎儿疾病的临床评估、风险管理以及围产新生儿的治疗,主要内容包括:胎儿各种结构畸形的诊疗,包括胎儿肺囊腺瘤和隔离肺、胎儿肾积水、胎儿食道闭锁和隔疝、胎儿肠闭锁、胎儿腹裂和脐膨出、胎儿肿瘤等,同时率先在国内将小儿外科专业内容扩大延伸到胎儿医学领域,并推动和开展了婴幼儿胸腔镜微创技术。

近五年发表学术论著100余篇,其中SCI 10篇。已主编出版《胎儿新生儿外科疾病图谱》及《临床胎儿学》专著,主编出版胎儿科普系列丛书《胎儿肺囊腺瘤和隔离肺释疑》、《胎儿膈疝和食道闭锁释疑》、《胎儿泌尿系统疾病释疑》、《胎儿消化系统疾病释疑》等六本胎儿医学著作。

俞钢胎儿医学工作室

联系电话

0755-25650005转2609

联系人

18802082542 小薇

18475336742 小孙

来源:小儿外科

图:刘玉文

文: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