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筑牢急危重症救治防线|罗湖区人民医院举办上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建设培训班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4日 16:55    作者:     来源:     点击:

“医生,快救救他!他刚刚吐了好多血!” 急诊室里,家属的哭喊声中满是慌乱 —— 这样的场景,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并不罕见。

每一次这样的呼救,都容不得半分拖延。该病发病急、出血快,稍有延误,都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为了让更多这样的患者能够在 “黄金时间” 得到规范救治,罗湖区人民医院不断加快推进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建设,全面提升临床专业救治水平。

2025年8月13日,罗湖区人民医院在医技楼3楼会议室成功举办"上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建设培训班"。来自医院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积极参与,通过专家授课与深度研讨,共同探索急危重症救治的新路径、新方法。

本次培训班由我院急诊科王兰香主任牵头组织并主持,曹伟灵副院长对培训班的举办给予指导与支持,医务科、急诊科、消化科、科教科多部门协同联动,确保了培训的专业性与实效性。培训特别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赵晓东教授、深圳宝安区人民医院窦清理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单爱军教授等国内急危重症领域的顶尖权威专家团队授课,围绕上消化道出血救治的核心议题展开系统讲解。


专家倾囊相授

分享宝贵经验


窦清理教授为大家带来“急诊主导的危险性消化道出血快速通道建设的成效与意义”的深度分享,他从项目申报的政策衔接、场地规划的动线设计、专用设备的精准配置,到多学科协作团队的阶梯式组建、患者数据的全周期管理等全流程实操要点,进行了系统阐述。

此外,他还系统解析了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中“时间节点管控”、“质量安全闭环”等核心要素,深入阐释了“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运行机制,并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协同搭建救治网络的宝贵经验。

单爱军教授以“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一体化救治的临床经验”为题展开授课。

他紧密结合最新临床研究成果,针对急诊接诊时的快速鉴别诊断、基于风险分层的精准评估、不同出血程度下的阶梯式止血干预等关键环节,逐一拆解规范操作的细节要领。

同时,通过对比高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不明原因反复出血等复杂临床场景的处置方案,清晰解读了共识条款背后的循证医学证据链条,以及在基层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的指导原则。

课程内容紧密贴合临床实际需求,从急危重症救治的前沿理念更新,到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实操技巧,再到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的经验提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专家们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通过典型病例深度剖析,为学员们清晰梳理了从患者接诊到精准救治的全流程规范,细致解析了内镜止血、介入治疗等关键技术的操作要点。在学术讨论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就临床疑点与专家深入互动,在思维碰撞中进一步明确了救治决策的核心逻辑,有效提升了临床应变与实操能力。

现场指导

确保院内“救治链条”无缝衔接

会后,专家们还实地走访了消化内科、急诊科,结合两个科室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诊量、现有诊疗流程、多学科协作衔接节点、急救设备配置及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现场指导。

在消化内科,专家们重点查看了内镜中心的布局动线与设备运行状态,结合日常急诊内镜止血手术的开展频次,对术前准备流程优化、术中风险防控细节以及术后患者监护要点提出了具体建议,尤其强调了与急诊科在患者转运交接时的信息同步机制,以确保 “院内救治链条” 的无缝衔接。

在急诊科,专家团队详细了解了近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接诊数据、首诊评估耗时及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衔接情况,围绕快速识别高危患者、建立标准化初始复苏方案等方面给予指导,特别针对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紧急处置流程进行了现场推演,帮助科室进一步明确了在 “院前 - 院内” 联动体系中的核心职责与操作规范,为后续救治中心的高效运行夯实了科室基础。

作为罗湖区人民医院完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次培训班通过"专家传经送宝+医护交流互鉴"的模式,为医院打造标准化、高效化的上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此举不仅将助力医院在急危重症领域的救治能力迈上新台阶,更将通过提升区域诊疗水平,为守护辖区民众生命健康注入更强力量。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知识小科普

消化道出血发病率

全球范围数据:急性消化道出血年发病率约为 60/10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十二指肠)占主要部分,下消化道出血(小肠、结直肠)发病率接近上消化道,均为60/10万左右。

中国数据:上消化道出血年发病率为 36–132/10万,下消化道出血约 60/10万。近五年急诊量增长31%,30-50岁职场人群占比达45%,年增长率达12%。性别: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下消化道出血在60岁以上男性中更常见。

消化道出血死亡率

上消化道出血:平均死亡率 10%(范围3%-16%),其中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率高达 20%-30%,首次出血后1年内再出血率70%。

下消化道出血:死亡率2%-5%,80%可自发停止,但老年或合并基础疾病者风险显著升高。

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单次出血量可达1000–2000毫升(全身血量25%-50%),死亡率20%;首次出血后1年内死亡率达30%。

老年患者:因多合并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死亡率较年轻患者高2-6倍。

休克或大出血患者:失血量>1000毫升时,死亡率升至 15% 以上。

治疗延迟:未及时内镜止血者死亡率增加40%。

合并症:如心衰、肾衰竭或恶性肿瘤,死亡率提高50%。

什么是快速通道?

"快速通道"是指通过急诊科、消化科、普外科、介入科、输血科、检验科等多学科紧密协作,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构建的一体化诊疗体系。该体系以 "快速诊断、精准评估、规范治疗"为核心,旨在显著提升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效率与救治成功率,最终降低患者死亡率。

建设快速通道有哪些获益?

对患者而言:为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争取黄金救治时间,实现更及时的精准干预,既能降低死亡率,又能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减少医疗费用。

对医院而言:强化多科室协同作战能力,推动内镜检查及相关手术的规范化开展,在提升救治成功率的同时,促进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对社会而言:积极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通过提升区域急危重症救治水平,有效减轻社会医疗负担,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

来源: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