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概况

医院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 正文

罗湖医院“白衣天使”在平凡中坚守爱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2日 14:36    作者:     来源:     点击:

导读

亲切美丽的“白衣天使”是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接触得最多的医护工作者。今天是护士节,罗湖区人民医院的护士们仍像往常一样为患者包扎、换药、注射,轮流值班、按时查房,时刻关注着患者的健康与平安,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护理工作。

近年来,罗湖区人民医院的美誉度和公众满意度实现了双提升,这离不开每个活跃在医院各个科室的“南丁格尔”们。对于她们来说,病人平安健康,就是最好的护士节礼物。

一年365天,没有节假日。每当走近患者,她们总带着微笑,给患者带去温暖和关爱。

在每天看似重复的工作背后,我们看不见的,是医院护理团队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对服务作出的创新优化。

A 服务至上,完善三级护理质控体系

为保证患者安全,去年开始,罗湖区人民医院实施前瞻性安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由护理部在临床科室、护理部、医院层面建立并完善了三级质控体系,上述三个层面的质控体系形成了保证患者安全的护理质控网络。

目前,该院临床科室层面形成了“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责任组长——专科护士/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主要把控好日常临床护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护理部层面形成“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三级质控体系,主要督导临床科室的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医院层面则形成“临床护理质控小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三级质控体系。护理质量管理委员定期开展质控会议,每季度科室和护理部都会形成季度分析报告。

“防止患者跌倒”就是实施三级质控体系后对患者服务改善的一个例子。众所周知,跌倒对于65岁以上的患者来说是比较常见的意外,同时伴随着较高风险。而最易跌倒的场所是卫生间。罗湖区人民医院护理部通过三级质控督导发现,去年第三季度跌倒患者的数量明显增高。

2017年,罗湖区人民医院定下“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0.08%”的目标。为防止患者跌倒发生危险,护理部与后勤保障部、物流采购中心等部门通力合作,在卫生间内安装了防跌倒扶手、警铃、防滑地砖等设施。这些防跌倒项目很快就有了效果,第一季度跌倒患者的数量明显下降。“安装防跌倒扶手,可以说是受益于医改,当时罗湖社康中心在给有需要家庭的卫生间免费安装扶手,医院所安装的扶手也是他们提供的。”罗湖医院护理部主任闫俊辉介绍说,“现在我们医院的卫生间全部在马桶两侧安装了扶手,可以自由收放,不占空间。患者普遍反馈很好。”一位患者还在出院时特别提到,如果在医院的卫生间需要帮助,一按警铃就立即有人过来,这是在其他地方没感受到的。据悉,除保障警铃使用功能外,医院还要求护士对警铃快速反应。一摁警铃,30秒内,就可以听见护士“蹬蹬蹬”地跑进卫生间。

2015年,罗湖区人民医院在探索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先试先行,成为全国首家采用“4G移动护理”技术的医院。

“4G智慧医疗系统”包括健康互动、医患互动和院前急救功能模块,是移动4G技术首次应用于诊疗“全过程”。

例如在患者看病前,医院将患者病历、病史以及检测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医生采用4G移动终端平板设备即可查看患者信息,实现移动巡房服务。医生诊断后,护士同样通过“扫一扫”患者佩戴的手腕带上的条码,查看患者各项报告,保证在口服液发放、静脉输液和各项检验中实现全程环节的闭环管理,避免工作失误。罗湖区人民医院院长孙喜琢表示,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增加了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时间,真正做到了“将护士还给患者”。

B 部门协作,“危急值”管理系统保障生命

在罗湖区人民医院按照“三甲”标准进行全面核查并整改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护理部与各部门通力合作,在“危急值”管理等工作上取得了进展。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医学检验异常结果。

这种结果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危急值”信息的及时提供,能让临床医生迅速对患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或治疗,抢夺最佳抢救机会,避免发生严重后果。因此,“危急值”管理相当于患者生命的“把关人”。

去年,罗湖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协同医务科、信息科和各临床科室,就危急值管理召开多次会议并不断更新完善“危急值”管理系统。在信息系统设置的过程中,护理部还不断和其他部门沟通想法,反复协商,优化了“危急值”管理系统的上报处理流程。

信息科为每个临床科室的电脑安装了“危急值”管理系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动报警功能。当患者的某一项指标过低或过高,达到“危急值”,就会引发报警。护士往往是第一个接收人,护士看到患者后会做出初步判断并与值班医生沟通,确定患者真实情况。如的确出现危险,医生会第一时间给予干预治疗。

“危急值”管理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的自动提醒功能。

当“危急值”报警后,如果医生在15分钟内未做出处理,则主管医生会收到提醒短信。如果医生在30分钟内未做出处理,则科主任会收到提醒短信。如果医生在45分钟未做出处理,则医务科主任会收到提醒短信。到了第60分钟,提醒短信就会发到主管副院长的手机上。

这一功能加强了医院内部管理,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了患者的生命。

C 本固枝荣,护士团队茁壮发展

如果把护理工作比作一棵“大树”,护士队伍则是根基。

队伍建设做好了,各方面工作才能更好展开。

罗湖区人民医院十分重视护士发展,制定了多种政策提高一线护士待遇。如根据劳动强度和风险,修订了临床护理岗位及夜班费规定。另外,医院实行同工同酬,通过大合同考核的非编制内聘用护士享受在编护士同等待遇,由此激励了非编制护士。而随着服务工龄的增加,每年护士的福利待遇也会提高,这使得护士离职率逐渐下降,护士队伍进一步稳定。

护士这个职业等同于日夜颠倒、食不暇饱。其实,护士们私底下也向往着精致优雅的生活。为了让“白衣天使”们能从繁忙的工作中稍微“喘息”一下,罗湖区人民医院成立了“罗医文化小组”,开展了手机摄影培训、插花培训等多种适合护士参加的休闲活动,给她们带来惊喜。

调查显示,参与的护士们对活动的满意率达到了100%。不少护士在手机摄影培训结束后,把新学到的“招式”用在了拍摄医院新形象上,记录下工作中感人的瞬间。为了迎接今年护士节,罗医文化小组于5月4日组织了插花艺术课堂,小组成员们共同完成了多个插花作品,送给临床科室的“白衣天使”们,让鲜花带给她们清香和舒缓。

除了想方设法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和发展护士文化,罗湖区人民医院还在护理教学工作方面做出突破,为本院和深圳市输送了优秀的人才。

全面实施两孩的生育政策后,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助产士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超负荷、高风险、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也让助产士一直招聘难、流失率高。

首届“深圳罗湖助产班”开班

为补充深圳助产士资源,罗湖区人民医院在2016年开办了“深圳罗湖助产班”,与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合作,采取双主体办学,以订单式、“1.5+1.5”培养模式,吸引了该校30名学生来深进修学习。今年1月16日,第一届“罗湖助产班”助产士顺利毕业,并在毕业前被深圳各大医院“订购一空”,全部留在了深圳服务。目前,第二届助产班正在理论授课,已有不少医院抛来了“橄榄枝”,希望罗湖医院培养的这批优秀助产士能够加盟。

“做人,做护士,做天使”系列征文第九期

作品选登

不灭的灯光

深夜,新生儿科的病房里灯火通明,一个因早产而肺部发育不成熟的小人儿突然停止了呼吸。护士赶紧吸痰、用复苏面罩做人工呼吸、配合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让小人儿的呼吸和心跳恢复了正常。

每天,护士们或在抢救,或在新收病人,即使是两三小时一次换尿布、喂奶、巡视、定时给药,也会忙个通宵。20年临床生涯,每次夜班我都祈祷“别收病人”,这四个字不仅意味着夜班平安度过,更重要的是证明出生的孩子足月又健康。

新生儿科是这个医院里最温暖的地方。

我们的爱意钻进暖箱中,不断散发热量,温暖着小人儿;爱意在呼吸机的湿化罐中,随着小人儿的呼吸而游走;爱意在营养液中,顺着中心静脉导管输到小人儿的血液中;爱意在我们的指尖,随着触碰而传递到小人儿的全身。

但新生儿科也是个“冰冷”的地方。

这里的小人儿远离父母,独自面对生死存亡,他的痛苦谁也不能体会,最终生命的坚持只有自己才能做到。我们的爱意特别渺小,只能用治疗和护理陪他闯过难关。

小人儿看不见我们的样子,不记得曾被谁抱在怀里喂奶,不记得谁夸过他表现好。虽然不舍,但健康的小人儿“交还”给他的父母时我们都很欣慰。我们的爱面对着这些刚出世便来到这的小人儿,也面对所有即将出生的小人儿。他们不来我科,就是我们和父母们最大的幸福。

每个夜晚,新生儿科不灭的灯光不仅是为了维护这里的生命,更是为了点亮小人儿们的生存之路。

——新生儿科 胡艳艳

夜行医者,夜空中最亮的星

夜初静、人已寐,城市进入梦乡。但此时,一群“白衣英雄”仍然行走在病房走廊上,穿梭于生死之间,他们是夜行医者。

【09:00】

“有个26岁的年轻小伙,胸痛、口吐泡沫、有呻吟,要马上转过来。”

“快,马上准备急救物品!”护长急促地说。

【10:00】

“主任怎么办,急诊科已经给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了,血氧饱和度还是不稳定。”

“查个心脏彩超!马上!”

【22:00】

刚送走会诊专家,主任又马上去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他已坚持在监护室抢救13小时了。

【23:00】

“1:1000肾上腺素0.5ml静推完毕,配合胸外按压。”

“血库说红细胞准备好了,我现在跑过去拿。”

“主任,血氧下降到55%了。”

空气中充斥着紧张和不安,这是和死神的对决。

【01:30】

主任瘫坐在椅子上,冰冷的机器上那条深深的直线如此刺眼。他叹了口气,似乎老了十几岁。他知道,他战败了。

这一刻,我看到一位行走过30年生与死夜晚的医者,一直坚持着为那一位位家属眼中的盼望努力。

【4:00】

今晚是陈医生值班,他是科里的“夜班之神”。

“陈医生,20床患者又发烧了,要不赶紧给点退烧针吧?”

“不行,患者才刚用退烧药不久,不能太依赖药物,要给他多喝点水,继续温水擦身降温。”陈医生叮嘱着家属,自己却一口水没来得及喝。

每次他值班,总是忙到很晚都不休息。护士们向他吐槽:“跟你搭班,真累!”

“跟我值班多好,夜班多精彩,青春就该这样。”陈医生还挺幽默。

这一刻,我看到了医路上互相支持的兄弟姐妹。那白衣信仰似乎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给人们生的希望。夜,故事还在继续,夜行医者们依然坚定地走在仁心仁术的医道上。

——内二科 饶思义

我是“白衣天使”我骄傲

从小就害怕去医院的我,没想到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珍稀”的男护士。

亲人的离开让我想通过学习医疗知识去帮助被病魔折磨的人。当踏进大学起,老师就教我们什么是生命和责任。毕业后我来到急诊科,一天晚上,一个22岁的男孩突发心梗,因为路上耽误,没到医院就去世了,他的父母哭得天昏地暗。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了老师的教诲。

每当看到产房里妈妈们的笑容,我就感受到新生命带来的希望;每天和生命打交道,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有理由松懈,因为一举一动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一个家庭的幸福。

有人说,现在的医患关系很紧张。在我看来,任何问题在生命面前都微不足道。医院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社会也离不开护士。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秉承南丁格尔思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早日实现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改革目标做出贡献。

——急诊科 李想

护理伤口,也温暖人心

这是我做护士的第13年了。在普外科,工作看似平凡其实不易,经常收治急危重症患者,和死神赛跑。

有一次,一个50多岁的男性患者准备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一晚还在谈笑风生:“这回切了胆囊,我以后就没胆了,你们得借我点胆,哈哈!”十分钟后却说:“是不是天太热了?胸有点闷。”我立刻警觉,不对!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虽然术前心电图结果正常,可现在会不会病情有变?随即询问医生要不要做检查,请心内科会诊。医生采纳了意见,随即抽血、心电监护、吸氧……病人纳闷,怎么搞这么大阵仗?半小时后结果出来,是急性心梗!马上转心内科治疗,患者化险为夷,我也松了口气。

后来我成为造口治疗师,经常要接触大面积压疮溃烂及其他复杂伤口。很多人看都不敢看,还有人说:“你这工作真不好,成天对着烂屁股,臭死了!”有一次接诊了一名80多岁长期卧床的老人,送来时奇臭无比,身上好几处压疮,尤其是骶尾部的压疮已烂到骨头。隔壁床的患者被熏得直接要求转床。我毫不犹豫地准备物品,一点点为患者清除坏死组织。慢慢地,焦痂、腐肉和臭味消失了,新生肉芽长了出来,伤口慢慢缩小最后痊愈,医生和患者家属都很满意。还有位糖尿病20多年的老阿婆因下肢溃烂找我换药。清创时,阿婆让我坐下,我谢绝了:“不怕的,我要是坐在凳子上,您的伤口就要迁就我的位置了,这样您就不方便了。”我经常要弯腰低头为患者换药,虽然辛苦,但心里一点也不苦。

这些年我护理了患者2000多人次,不仅仅护理伤口,更温暖人心。有的病人在许多地方治不好,却在我们这里治愈了,一声“谢谢”让我心里甜滋滋的,觉得这才是人生的价值。在“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灯光照耀下,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用手和心,去安慰治愈每一名患者,把她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普外科 林粤祺

罗医天使,你们辛苦了!

节日快乐哟~

(*^__^*)

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整理:罗医宣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