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概况

医院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 正文

“老小孩”的护理体会 | “做人,做护士,做天使”系列征文(十四)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5日 14:25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这万木葱翠、生机勃勃的季节里,第106个“ 5.12国际护士节”翩然而至,让我们一起感受罗湖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们朴素的感情,聆听他们最真挚的声音,跟上病床前、诊室间白衣天使们的匆匆步伐,体会“天使们”的荣耀与美丽!

系列征文(十四)

“老小孩”的护理体会

——外一科 王丹丹

今年的三月一号,科室迎来一位特殊的老人——谢爷爷,他今年79岁了。

2017年元旦节那天,在这欢欣鼓舞的日子,他很遗憾地因为消化道穿孔致重度腹膜炎休克急诊收住院。入院后急诊行了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术后因为老人消瘦、呼吸功能恢复不理想,不能脱离呼吸机自主维持有效通气,并伴有慢性房颤发作,直接由手术室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因为病情危重,多次抢救,治疗效果欠佳,在家属放弃抢救后,老爷子奇迹般地好起来了,脱离了呼吸机。

3.1日,谢爷爷由ICU转回普外科病房。见他第一面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老人家的黑与瘦。老人不能言语,反应淡漠,全身皮肤呈深棕色并脱屑,四肢强直,生活自理能力0分。他躺在这不大的病床上,却只占了一小块地方,洁白的床单更衬托出老人瘦小与虚弱。

和ICU同事交接时,我们查看了病人全身每一寸皮肤,以了解其皮肤压疮情况。尤其是带入管道,每一条管道都拆开固定胶布去查看。很幸运的是:胃管的鼻翼固定点有压红变色,因为及时的检查及发现,没有造成皮肤的破损。

根据查体后病人的情况,我们给病人使用了心电监护、吸氧、气垫床,床边备吸痰转置及输液泵。在后续的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大家认真,仔细的进行着每一天的工作。每天一次床上擦浴,定期翻身,按时吸痰,班班皮肤及管道交接等等。繁琐,却日日重复进行着。

针对老人的情况,我们与家属进行了深度的沟通,就他的病情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与护工阿姨,家属,及我们自己做出了明确的分工。护士每日完成基础护理工作,医嘱治疗计划等;护工阿姨协助护士完成日常清洁,翻身,四肢功能锻炼等事项。家属24小时陪伴,要求做到和颜悦色,经常与其聊天,以唤起患者的信心。

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一个星期后,患者面部有了明显的笑容,我们都很欣慰。

俗话说,老小孩,老小孩,老人越老越像小孩子,需要哄!

记得有一天,老爷子闹情绪,拒绝打针,把东西全都丢地上。我来到病床前,对老人家说:“能丢东西了,好!说明手有力气了,恢复不错。心情不好啊?来,我给你捡起来,再丢几次,多丢几回心情就好了。”

也许是因为我对他丢东西这个行为的认同,也许是因为刚才已经发泄了不良情绪,使得老人反而安静了下来。后来我和家属轮番上阵,仔细分析病情好转的程度,并耐心劝慰他,微笑又回到他的脸上。我拿着小镜子,对老爷爷说:“看看,笑得多好看,多精神!再加加油,快好了。”

后来,我们每做一项操作都耐心解释其作用。每一次查房,都面带微笑,常常对他竖起大拇指,对他的配合给予最大肯定及鼓励!后来,老人慢慢的都能配合我们的治疗及护理。

两周后,老爷爷可以自己翻身,停止了心电监护及吸氧,可以双手抱拳表达感谢。

3周后,老爷爷可以自己主动咳嗽,张开嘴巴配合吸痰,用白板笔书写自己的要求。有一次我P班,吸痰后,他用笔郑重的写到:“我决定了,我今天最后一次吸痰了,以后再也不吸痰了,谢谢大家!”看完后我忍俊不禁地笑了,好可爱的老人!当然后面要吸痰了,我们劝劝,鼓励鼓励,他又配合良好。

一个半月过去了,老爷子在家属的协助下能够下床慢慢走几步,每日吸痰次数也越老越少,脸上笑容越来越多。经常可以看到他双手抱拳对我们表示感谢,也经常对我们竖起大拇指表示肯定。恢复过程虽缓慢,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但是病人及家属的笑容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

护理工作很平凡,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各项技能操作,但记得有人说过:一项简单的工作,你能认真的重复做上千次,上万次,甚至更多,你就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而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患者,人有性格千万种,所以更需要耐心、细心与爱心。不管病人如何入院,如何出院,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能经常看到她们的笑脸,经常有人像老爷子那样对你竖起大拇指,那时候,我就可以自豪地说:“这,就是我的工作!”

编辑整理:罗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