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 正文

科研离全科医生并不遥远——记第11期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科研论坛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06日 09:46    作者:     来源:     点击:

笔者非常荣幸参加了2017年3月29-30日在罗湖医院集团16楼会议室举办第11期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科研论坛,收获满满,现分享如下:

第一天上午:理论授课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顾杰教授带来了《问卷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演讲,深圳大学胡东生教授的演讲内容则为《定性研究》,两位老师介绍了两个全科医生科研中经常使用的工具,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严谨的设计,全科医生应该潜心学习和研究。

听课中,笔者思考,目前正在做的家庭医生和慢病管理服务,那需求方(居民)是怎么想的?他们对家庭医生是什么概念?他们想要得到什么样服务?需要哪些个性化又可及的需求呢?这些完全可以根据顾杰教授和胡东生教授讲授的内容,即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来完成。笔者惊讶的发现,科研离全科医生并不遥远。

第一天下午:标书汇报

下午共讨论了三个来自临床一线的标书:龙华中心医院罗贞的《龙华区流动人口I类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罗湖医院集团陈章的《成人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全科医生应诊技能培训的探索》和宝安中医院集团郑燕萍的《破伤风类疫苗社区应用调查》。

↑2016年央视“最美医生”朱兰参会

科研来源于临床问题,日常工作遇到的困惑、需要改进的痛点等等,均可以作为科研论题,通过大胆假设、查阅文献、提出问题、严谨设计、最终求证等步骤完成一个科研过程。

三位青年全科医师都从自身工作实践中找到痛点,并且提出了假设与计划。龙华区作为新建城区,儿童健康服务需求巨大,罗贞医生提出了对流动人口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提升疫苗接种率提供帮助;罗湖区作为老城区,全科医生更关注慢病管理、跌倒预防、多病共存等问题,临床胜任力问题尤为突出,陈章医师敏锐察觉到此问题,选择全科医生应诊胜任力课程探索为研究课题;郑燕萍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破伤风类疫苗在社康中心很少应用,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全科医生对破伤风疫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毕竟,我们还很青涩,专家们分别对三位医师的设计做了细致指导,涵盖了标书的格式、书写、立意、文献阅读、对照组设置、样本量估算、伦理学问题、预期效果等等,让我们也知道科研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充分了解What is known,才能更好地探索What is unknown。

看着我们熟悉的全科医生,以我们熟悉的话题作为研究方向,我们才发现,科研离全科医生并不遥远。

第二天上午:理论授课

第二天上午继续理论授课,为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杜娟教授的《科研项目选题及标书撰写》和《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刘岚主任的《论文写作及投稿的常见问题》,两位老师结合前一天的热点和共性问题,做了非常实用的授课。

杜娟教授系统地给全科医生讲授了如何去科研选题及标书书写要点,以王拥军教授优秀的案例和多个不规范案例,教育、引导我们全科医生养成良好和规范的科研模式,并给出了摘要撰写心得:“背景一句话,前期工作一句话,研究内容为主体,目标和意义各一句话。”刘岚主任也是以案例形式为我们全科医生介绍了论文的规范写作和常见退稿的原因,并鼓励深圳的全科医生多做科研、多投稿。

看着来自其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稿件一篇篇在中华牌杂志上发表,作为深圳的全科医生,笔者扪心自问,我为什么不能呢?

本次论坛的“理论入题-辅以实践操练-再根据实践反馈进行理论专题提炼”模式让我们全科医生受益匪浅,也让我们备受鼓舞,正如祝墡珠教授总结的,多读文献、多思考、多参与,善于在国内外研究新进展中找到需要弥补的那个“缺陷”。踏出第一步,努力前行,其实,科研离全科医生并不遥远,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开花结果。

作者:罗湖医院集团全科医学部 陈章(编写)、尹朝霞(审校)